如今"日本回流"四個字,成了古玩市場上的金字招牌。但凡物件沾上這四個字,就像鍍了一層金粉,身價頓時翻了幾番。
這年頭,連商場賣馬桶的大媽都知道,從日本"回流"的東西,沒準能賣個好價錢。
于是乎,一撥又一撥的"淘寶客"踏上了東渡之旅。他們懷揣著發財夢,眼睛發亮地搜尋著每一件可能"撿漏"的物件。殊不知,這"回流"二字,早已被精明人玩成了陷阱。
馬桶其實是中國制造的,那些古董,同樣也是!除了一些歷史悠久的拍賣公司,真的有不少好東西,那些成立不久的小公司以及小集市,早就有了專門針對中國人的套路。
初到日本,這些"淘寶客"們總是直奔那些光鮮亮麗的大拍賣行。但標價牌上的數字,常常讓人倒吸一口涼氣。那些動輒數十萬、上百萬的物件,仿佛在無聲地嘲笑著來者的錢包厚度。
碰了幾鼻子灰后,他們開始轉向那些不起眼的小店。這里的老板們個個都是人精,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見著中國客人上門,立刻堆出滿臉笑容,變戲法似的從柜臺底下掏出各種"珍藏"。那些泛黃的舊書、斑駁的銅器、褪色的字畫,甚至當地的武士鎧甲,都被冠以"家傳"、"秘藏"的名頭。
"這可是當年德川家的舊物啊。"老板壓低聲音,神秘兮兮地說道。買家聽得兩眼放光,仿佛已經看見這件"寶貝"在國內拍賣會上被爭相競價的場景。
殊不知,這樣的"德川家舊物",在東京的古玩市場里,幾乎每家店鋪都能找出幾件來。
就有一位藏友,在日本淘到一枚靖康通寶,花了10萬日元(約合5000元人民幣),興沖沖地跑回國想炫耀一番。
結果被大家一陣嘲笑:這樣的地攤貨,你去古玩市場20塊錢就能買一枚,還覺得自己占了大便宜呢?
最讓人啼笑皆非的是那些"名家字畫"。紙張故意做舊,墨色刻意暈染,連蟲蛀的痕跡都偽造得惟妙惟肖。落款處那些龍飛鳳舞的簽名,不是"唐伯虎"就是"八大山人"。
買家們捧著這些"真跡",如獲至寶,卻不知這些"名家手筆",很可能出自某個作坊里的學徒之手。甚至是國內那幾個作坊,出口到日本的新貨!
瓷器更是重災區。那些號稱"回流"的瓶瓶罐罐,釉色鮮亮得可疑,底款清晰得過分。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這些分明是剛出窯不久的新貨。可偏偏就有人愿意相信,這是漂洋過海回來的"古董"。
這些物件在日本轉了一圈,貼上個"回流"標簽,身價就翻了十倍不止。買家們興沖沖地把它們捧回國內,殊不知這根本就是"出口轉內銷"的把戲。
如今在日本的一些古玩市場,店家們早已摸透了中國買家的心理。他們專門準備了一整套說辭,什么"戰亂時期流落日本"、"某貴族家傳珍藏",聽得買家們心花怒放。
付款時,店家還會故作神秘地壓低聲音:"這個價錢,我只給中國客人。"
說到底,這"回流"的熱潮,不過是又一場精心設計的商業游戲。古玩這一行,從來都是"買的沒有賣的精"。與其迷信"回流"的光環,不如靜下心來練就一雙慧眼。畢竟,真正的寶貝,從不會因為貼了個外國標簽就身價倍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