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22分英語30分真的值得宣傳嗎
女孩高考288分被指是帶貨劇本?抖音回應:成績屬實!本人發聲:感謝澄清真相
288 分的歡呼,撕開教育偽善的遮羞布
在高考放榜后的喧囂中,一則 “河南女生高考 288 分全家歡呼” 的視頻如巨石投入平靜湖面,在網絡上激起千層浪。視頻里,面對數學 22 分、英語 30 分這般遠低于本科錄取線的分數,全家人不僅沒有絲毫責怪,反而欣喜若狂,視頻配文 “在父母眼里已經很棒了” 更是觸動大眾神經,引發了一場關于教育觀念的激烈論爭。有人盛贊家長的 “樂觀教育觀”,視其為反內卷的典范;也有人言辭犀利地質疑,這樣的成績真的值得大肆宣揚嗎?這場爭論,遠不只是對一個家庭行為的評議,更如一面鏡子,映照出當下教育評價體系的深層矛盾與公眾內心的復雜糾結。
先看支持的聲音。從家庭情感角度出發,父母的欣喜并非毫無緣由。據母親透露,女兒平時模擬考多在 270 分左右徘徊,數學常年在 20 分上下,英語也常在 30 分邊緣試探,此次 288 分已是高中三年的最高成績,堪稱 “超水平發揮”。孩子每天學到凌晨,寫滿三本錯題本,連上廁所都在背單詞,這般努力家長看在眼里。在他們眼中,孩子積極向上、努力奮進的態度遠比分數重要,孩子的健康、陽光才是家庭幸福的基石。從教育理念層面剖析,這家人的做法是對 “唯分數論” 的有力回擊。長久以來,高考分數似乎成了定義孩子未來的唯一標尺,高分者被捧上神壇,低分者則陷入自我懷疑與外界的指責。而這一家庭用實際行動宣告,人生不是短跑,而是馬拉松,高考只是其中一站,一次考試成績不能決定孩子的一生。這種豁達樂觀的教育觀,給予孩子的是無盡的心理支持與情感滋養,契合當下倡導的培養孩子抗挫力與幸福感的教育內核,因此贏得不少網友的認同與點贊。
然而,質疑聲同樣振聾發聵。從教育成效角度審視,雖說不提倡 “唯分數論”,但高考作為選拔性考試,分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與學習能力。數學 22 分、英語 30 分,意味著孩子在基礎知識的學習上存在巨大漏洞,這樣的成績背后,或許隱藏著學習方法不當、學習態度不端正或者其他深層次問題。若對如此低的分數過度宣揚、不加引導,是否會讓孩子誤以為努力的標準可以如此之低,從而模糊了教育評價的邊界,傳遞出 “努力無用” 的錯誤信號?從社會影響層面考量,當此類事件被視作 “反內卷” 的典型大肆傳播,容易讓大眾產生一種誤解:似乎只要心態好,成績差也無所謂。這對于正在努力學習、為夢想拼搏的廣大學生群體而言,可能會造成一定的心理沖擊,干擾他們對努力與收獲關系的正確認知,甚至可能引發部分學生的懈怠情緒。
在這場爭論背后,其實是理想教育理念與現實教育競爭之間的矛盾。理想狀態下,我們希望教育能夠尊重每個孩子的個性與成長節奏,培養全面發展、心理健康的個體。但在現實中,高考的競爭壓力、社會對學歷的看重,使得分數依舊是決定孩子未來走向的關鍵因素。如何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才是解決問題的核心。對于家庭而言,給予孩子情感支持、肯定努力值得稱贊,但也不能忽視孩子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應在鼓勵的同時,積極引導孩子改進學習方法、提升學習能力。對于社會而言,媒體在傳播此類事件時,要把握好尺度,避免過度解讀與片面引導;教育部門則需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完善多元化的人才評價體系,降低分數在評價中的權重,讓教育回歸育人本質,讓每個孩子都能在適合自己的賽道上發光發熱。這場關于 “288 分全家歡呼” 的爭論,不應只是一場網絡口水戰,而應成為推動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評價體系完善的契機,唯有如此,才能讓教育真正成為點亮孩子未來的明燈,而非沉重的枷鎖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