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美媒披露,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加州農場主管目前正在整理一片準備種植草莓的田地。他表示,通常他手下會有300名工人,但現在只有80人。另一個農場主管說,他通常有80名工人在田里,但如今只有17人。同時,共和黨政客、前國會預算辦公室主任道格拉斯·霍爾茨埃金表示,美國約80%的農場工人都來自美國之外的國家,其中約有一半是非法移民。他表示,失去這些工人將導致消費物價上漲。霍爾茨埃金說:“這對供應鏈不利,也對農業產業不利。”
由于收獲季節非常短暫,像美國加利福尼亞、內布拉斯加這樣的農業大州眼下正面臨非常緊急的勞動力短缺問題,為此,特朗普在福克斯新聞臺上周的“周日早間展望”節目中也展現出松口的態度。于是,我在想,美國是世界上農業最發達國家,為何美國人會羨慕中國的水果蔬菜?難道這是因為美國農場工人長期靠移民導致的嗎?
大家都知道,美國的農業發達指的是超大規模農場管理模式發達,比如大型聯合收割機的研發與使用,這一點我們確實比不上,還有轉基因和農藥技術發達等,但這并不意味著美國的農業優于中國農業。其實美國的巨型農場農業模式只適合于大豆、玉米、小麥、旱稻等主糧作物。其實連水稻都不適合,水稻的機械化播種收比旱稻更加復雜,美國種植的80%稻米是旱稻米,也就是糙米,我這兒說的“糙米”就是字面意義上的粗糙口感,不是說的大家印象中的糙米和精米,旱稻米植物纖維含量更高,口感更為粗糙,水田也可以機械化,但相比旱稻投入成本更高,旱稻單位面積種植成本較傳統水稻降低30%以上,美國人種旱稻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至于蔬菜水果播種收靠機械化智能化解決是相當困難的,大部分果蔬種植還是需要人工除草、授粉、采摘、加工。
那么,加州農場里種植辣椒的勞工,和中國農田里的大爺大媽們有什么分別呢?很多人一談美國農業就是1%的“農民”養活了全美的人口,其實這1%的農民應該叫農場主,他們忽略了北美數百萬至千萬無精確法統計的季節性種植黑工,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主任、共和黨經濟學家道格拉斯·霍爾茨-伊金說,美國大約有80%的農工出生在國外,其中近半數沒有合法身份。很反直覺的一件事,美國除了大豆玉米,其他的大部分作物如水稻小麥棉花以及蔬菜水果等特種經濟作物的生產力上是不如中國的,美國耕地面積比中國大,而且美國糧食單產遠高于中國,可為什么糧食總產量不及中國?
我們就拿棉花來舉例子,美國是第三大棉花生產國,世界第一大棉花出口國,下圖是美國的棉花帶分布范圍,主要集中在美國南部,其中得州就占了近一半棉花產量。很多人可能會想美國是第一大棉花出口國,那美國的棉花產量和單產應該遠超中國吧,實際上恰恰相反,美國不僅總產量不如中國,單產也遠不如中國。下圖是中國棉花生產情況統計。
那么美國棉花種植面積、總產量和單產是多少呢?美國棉花播種面積超過400萬公頃,2024年棉花總產量309萬噸,單產僅為中國的1/3。到這個時候很多人就會說美國棉花產業都是機械化的,中國的棉花種植都是精耕細作的,所以中國棉花單產比美國高,是這樣的嗎?中國棉花全國平均耕種收機械化率是88%,占九成產量的新疆更是超過95%,實際上中國有很多大型采棉機就是進口自美國的,兩邊用的機械型號都沒啥差別,區別就是中國這邊也在用自己的國產品牌,特別是關稅戰中國加征了美國的農業機械關稅以后,國產市場上的美國農業大型耕種收機械進一步減少。
中國是第一大棉花進口國沒有其他原因,就是中國是最大的服裝生產國,需要進口棉花,美國倒是想將大量棉花出口給中國,奈何自家棉花產量一直維持在300萬噸左右,窮盡地力也無法提高生產了。2023/2024年度美國受干旱影響棉花產量同比降14%,單產下降11%,沒法卡中國脖子,只有虛空造牌在新疆問題打輿論戰,號召北約一同制裁新疆棉,新疆生產了世界一半以上的硝化棉,硝化棉生產需要高質量的棉花,而新疆的棉花質量全球只此一家,其中歐洲對中國硝化棉的依賴尤其大,歐盟近七成的彈藥硝化棉來自中國,禁用新疆棉后,俄烏戰爭打了三年,歐美炮彈制造底褲都漏出來了,世界就是一個巨大回旋鏢。可見,不要在說什么精耕細作比規模化產量更高了,無稽之談,美國眾多農作物產量不如中國最大的原因就是地理氣候環境不行。
新疆棉輿論戰剛開始時,北大組織留學生去新疆棉花種植基地體驗棉花采收,白人做記錄,黑人采摘,夢回種植園了屬于是,最地獄笑話的一集。美國的國土面積和中國差不多,然而由于地理環境的原因,在生物多樣性上美國和中國差別大的離譜,中國生物多樣性排名第三,美國第十三,中國的高等植物種類數量是美國和加拿大相加的1.7倍。據植物學家俞德浚《中國果樹分類學》記載,中國本土的水果涵蓋59科694種,其中廣泛栽培的約300多種,水果品種超1萬個,而中國的蔬菜品種更是超過1.9萬個。相比之下美國的蔬果品種較為單一,果蔬品種僅為中國的1/20不到,為什么中國的果蔬有這么多品種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中國適合農業生產的土地地形遠比美國更加復雜,我們就拿最典型的四川來舉例子,下圖是四川省的地形圖和水果地圖:
這僅僅是一個省的主要水果產區地圖,你會發現在這不到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既能種植熱帶的芒果也能種植溫帶的梨、棗子,這放美國很多農業州是難以想象的。中國的山脈分割出一塊又一塊的農業生產區,我們在初中生物就學過,物種隔離通過限制基因交流,為物種進化提供必要條件,而中國復雜的山脈阻隔正好是培育動植物品種的天選之地。
很多人還忽略農業生產中至關重要的動物--蜜蜂,蜜蜂不僅是生產蜂蜜的動物,同時也是農作物授粉的最大功臣,中國的蜂群數量隨著近年來環境保護和政策影響,蜜蜂種群逐年上升,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蜂蜜生產國,2023年中國蜂蜜產量為46.35萬噸,占全球產量的近1/4,全國養殖蜂群存欄量達1150萬群(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較2004年(810萬群)增長42%,野生蜂群數量無法統計,估計蜂群數量在百萬群到數百萬群之間。美國是多少呢?20世紀40年代美國蜂群數量巔峰的時候約600萬群。2023年下降至250萬群,降幅近60%,野生蜂群更是慘不忍睹,在很多州人們只能見到殺人蜂,美國本土的蜜蜂已經快要絕跡了。
美國農業部對美國蜂業現狀是極其悲觀的,如果按照現在的蜂業的損失和降幅2025/2026年度美國蜂群數量將銳減至84萬-112萬群,比如2025年初美國部分養蜂人報告損失達三分之二蜂群。加州杏仁產業首當其沖,因授粉需求緊迫,蜂農陷入“有活蜂即搶購”的困境。威脅美國蜜蜂最大的因素就是物種入侵和農藥的過多使用,舊大陸的殺人蜂、蜂螨到了美國幾乎沒有天敵,基本無法控制。美國佛蒙特大學研究顯示,全美39%的農作物包括水果、堅果、蔬菜、大豆等需依賴蜜蜂完成授粉,年經濟價值貢獻超290億美元。事實上,蜜蜂種群逐年下降也是導致美國果蔬產業下滑的原因之一,2024年水果產量較2003年下降近36%,蔬菜下降6.3%。美國僅10%的成年人達到果蔬攝入標準,產量下滑進一步威脅國民營養安全。美國這四年來的物價上漲比GDP快多了,特別是蔬菜、水果等農產品價格的高漲,使美國從一個農業貿易順差國變成了農業貿易逆差國。
實際上歐美人羨慕中國的農作物品種數量豐富早就不是什么新鮮事了,西方傳教士早在明朝期間對就中國豐富的作物品種感到震驚,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曾描述中國地理氣候條件的廣大幅度,可以生長種類繁多的蔬菜,食用蔬菜的種類、質量和栽培植物的種植情況都要比歐洲多得多?。葡萄牙傳教士克路士在《中國志》里也提到明代中國的菜園里有大頭菜、蘿卜、白菜及各種有氣味的菜、蒜、蔥等?,這放在同時期的歐洲是難以想象的。
其實別說美國了,全球大部分國家要想達到中國人的果蔬消費水平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我們就拿食用菌舉例子,中國的蘑菇產業在外國人看來就是不可思議的,2024年中國食用菌總產量達4436.68萬噸,2024年全球食用菌產量約5900萬噸,中國貢獻超3/4,中國占全球總產量的75%~80%,遠超其他主要生產國,如波蘭、荷蘭、美國等,中國產量相當于歐洲總產量104萬噸的42倍,歐洲最大生產國波蘭年產量不足30萬噸。 法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因成本上升和技術瓶頸,產量持續下滑,如法國預計2026年降至6.2萬噸,中國食用菌出口占亞洲總量的80%,全球貿易量的40%。
總之一句話: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理環境決定了一個國家的飲食習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