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深夜,特朗普突然發(fā)推:美越貿易協(xié)議搞定了!越南零關稅進美貨,美國卻要收越南20%。
這份"割肉"協(xié)議擺明了要卡中國脖子,40%的轉運稅就是專門伺候咱的。可萬萬沒想到,同一天美國竟然對中國連退兩步。
特朗普這是唱哪出?到底誰在這場大戲里笑到最后?
編輯:倏禹
這協(xié)議,越南真是虧大了
7月3日這天,河內的政府大樓里估計燈火通明。越南貿易部長阮鴻延剛剛在一份厚厚的文件上簽下自己的名字,這份被媒體稱為"美越貿易新框架協(xié)議"的文件,內容看起來簡單得可怕。
最扎眼的就是那個數(shù)字對比。越南對美國商品實行零關稅,什么概念?就是美國貨進越南市場暢通無阻,一分錢稅都不用交。反過來,美國對越南商品征收20%關稅,這意味著越南的東西要進美國,先得多掏兩成的錢。20%對0%,這數(shù)字看得人心疼,簡直就是赤裸裸的"不平等條約"。
更狠的是第二條:針對所謂"轉運商品",美國直接開出40%的天價關稅。什么叫轉運商品?說白了就是越南從中國進口原材料或半成品,簡單加工后再賣給美國的那些貨。這招兒擺明了就是沖著中國來的,美國想把這條"中國制造→越南包裝→美國銷售"的產(chǎn)業(yè)鏈給徹底掐斷。
越南為啥這么快就低頭了?沒轍啊,美國市場占了越南出口總額的31%,這可是越南經(jīng)濟的生命線。早在4月份,特朗普就威脅要對越南商品加征46%的懲罰性關稅,那簡直就是要越南的命。越南政府算了算賬,與其被美國一棒子打死,不如主動認慫,至少還能保住一部分市場。
可問題是,越南的制造業(yè)就像一棵大樹,根系深深扎在中國的土壤里。越南紡織業(yè)60%的原料來自中國,電子產(chǎn)品的核心零部件也大多由中國供應。現(xiàn)在簽了這份協(xié)議,等于自己拿刀砍自己的根。中國商務部早就警告過各國,別在跟美國的談判中出賣中國利益,越南這回算是把話當耳旁風了。
美國突然變臉,這操作太6了
越南政府還沒來得及慶祝,美國那邊就開始"打臉"自己了。就在協(xié)議簽署的當天下午,華盛頓傳來兩個讓人跌眼鏡的消息。
第一個大動作是解除對華乙烷出口限制。美國能源部給各大石油公司發(fā)了一封"解禁令",明確表示取消對中國乙烷出口的所有限制。乙烷是啥?這玩意兒是生產(chǎn)塑料和化學品的重要原料,美國之前卡著這個不讓中國買,現(xiàn)在突然松口,背后肯定有文章。
第二個動作更讓人意外,芯片設計軟件也開始松綁。西門子、EDA等科技巨頭幾乎同時收到美國商務部的通知,部分芯片設計軟件的對華出口限制被取消。雖然這不是說芯片出口就徹底不管了,但在軟件這塊兒確實是松口了。要知道,芯片設計軟件可是美國卡中國脖子的重要工具,現(xiàn)在主動松綁,這背后的考量耐人尋味。
路透社的記者們嗅覺敏銳,立馬就嗅出了不對勁的味道。這些美國媒體紛紛分析,說這是美國在給中國遞"橄欖枝",準備跟中國緩和關系呢。華爾街日報甚至直言不諱地說,這是美國在為接下來的貿易談判"預熱"。
真正的原因其實不難猜。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和財長貝森特這些天沒少在稀土問題上念叨,言外之意很明顯:要是中國能在稀土出口上松松口,美國這邊所有的反制手段都能撤。稀土這張牌把美國卡得夠嗆,2024年中國稀土出口管制一收緊,美國那些高科技公司就開始叫苦連天。現(xiàn)在美國主動示好,無非就是想讓中國手下留情。
可越南看到這一幕,心里得多涼啊。剛剛還以為攀上了美國這根高枝,轉眼人家就去跟"前任"眉來眼去了。這就像是剛剛結婚的新郎,婚禮還沒結束就跑去給前女友送花,換誰都得心里不是滋味。
說白了,美國就想踢掉中間商
美國這套組合拳打下來,真正的意圖就暴露無遺了。特朗普從來沒想過真的要封殺中國,他只是想在貿易這盤棋上占據(jù)更有利的位置。
從商業(yè)邏輯上講,這事兒其實很好理解。中國直接賣東西給美國,美國能拿到更便宜的貨;通過越南這個中轉站,不僅價格上去了,質量還可能打折扣。越南那些工廠,說到底就是在做"二道販子"的生意,從中國進原料,簡單加工一下就轉手賣給美國,賺的是中間的差價。
可現(xiàn)實是,越南想甩開中國搞獨立制造?做夢去吧。就拿最簡單的紡織業(yè)來說,越南工廠需要的布料、染料、甚至連縫紉機都得從中國進口。再看電子產(chǎn)品,別說芯片了,連個電阻電容都得靠中國供應。越南制造業(yè)對中國的依賴程度高達60%以上,這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
美國政府的智囊團當然明白這個道理。他們的如意算盤是:先用越南這個"替身"試試水,看看中國會有什么反應;如果中國反彈不大,那就繼續(xù)利用越南給中國施壓;如果中國態(tài)度強硬,那就直接繞過越南,跟中國重新談條件。
特朗普這招"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玩得確實精明。表面上在越南這邊畫了個大餅,實際上真正的目標還是中國這個大市場。中美貿易額一年接近7000億美元,這可不是越南這個小體量能比的。美國企業(yè)也清楚,要想真正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最終還得回到中國這個成熟的供應鏈體系上來。
越南現(xiàn)在才開始明白,自己在這場大戲里充其量就是個配角,甚至可能是個隨時會被換掉的龍?zhí)住?strong>當初美國拉攏越南,不過是想用它來牽制中國;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直接跟中國談判可能更劃算,越南的價值自然就下降了。
這盤棋,各家都有小算盤
現(xiàn)在這個局面,三方各自的心思都不一樣。越南現(xiàn)在是騎虎難下。協(xié)議已經(jīng)簽了,想反悔也來不及了。更尷尬的是,越南發(fā)現(xiàn)自己可能成了這場博弈里最大的輸家。
失去了中國市場的支持,越南的制造業(yè)很可能面臨斷鏈危機;而美國市場雖然保住了,但代價是要承受更高的關稅負擔。更要命的是,一旦中美關系緩和,直接貿易恢復,越南這個中轉站的作用就徹底沒了。
中國這邊倒是顯得挺淡定。畢竟家底厚,不至于因為越南這一個市場就傷筋動骨。而且中國早就在布局產(chǎn)業(yè)鏈的多元化,東南亞、南亞、非洲都有替代選項。
更重要的是,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核心地位短期內誰也撼動不了。越南想要的那些原材料、零部件,除了中國,其他地方要么買不到,要么價格貴得離譜。
美國的如意算盤是想"魚和熊掌兼得"。既要利用越南來牽制中國,又要跟中國保持必要的貿易關系。特朗普的商人思維在這里暴露無遺:他要的不是零和博弈,而是讓美國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占便宜。但問題是,這種兩頭下注的策略風險也不小,一旦處理不當,可能兩邊都不討好。
從更大的地緣政治角度看,這件事可能會加劇東盟內部的分化。越南開了這個頭,其他東盟國家會怎么選擇?是跟著越南一起向美國靠攏,還是堅持與中國的傳統(tǒng)友好關系?這種選邊站隊的壓力,對東盟的團結是個不小的挑戰(zhàn)。
未來幾個月,中美關系很可能迎來一個新的緩和期。美國已經(jīng)釋放了明確的信號,中國方面也不會拒絕理性的對話。但這種緩和是建立在相互利益基礎上的,不是因為美國突然變善良了。一旦利益格局發(fā)生變化,博弈還會繼續(xù)。
結語
這出戲看下來,感覺就像看相聲,前腳還在臺上"恩愛",后腳就開始各打各的算盤。
說實話,特朗普這套路玩得挺溜。他從來沒想過真的封殺中國,無非就是想在談判桌上多要點籌碼。越南呢,這回算是給大伙兒上了一課——在大國博弈面前,小國選邊站隊得掂量掂量自己幾斤幾兩。
不過話說回來,這事兒也給咱提了個醒。在這個復雜的世界里,真正的實力還是硬道理。只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才能在任何博弈中立于不敗之地。
你覺得面對這種國際"宮斗劇",咱們普通人應該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