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位于臨泉縣譚棚鎮泉河南岸的郭大村以“產業筑基、文明鑄魂、治理賦能”三重奏,促進農民增收,提高群眾幸福感和參與感,奏響鄉村振興的時代強音,先后獲得省級美麗鄉村示范點、臨泉縣“五好黨支部”等榮譽。
產業振興:土地里長出“金疙瘩”
郭大村以土地為基深挖產業潛力,探索多元增收路徑。通過黨支部牽頭成立專業合作社,將分散的1572畝土地集中整合,引入大型農業企業推行土地大托管模式,實現規?;N植,每畝增收300元,村集體年獲托管服務費25萬元。不僅如此,郭大村積極盤活閑置資源,將舊村室、廢棄學校等集體資產進行標準化改造。這些原本破舊的場所,搖身一變成為小型加工廠、倉儲中心,對外出租給本地創業青年與外來商戶,年增收17萬元。建成267畝蔬菜大棚基地與278畝深秋艷蜜桃產業園,采用“公司+農戶”模式,帶動32戶脫貧戶就業,人均年增收超3000元,產品知名度不斷提升,為村民鋪就致富新路。
活動現場。
文明實踐:鄉風中孕育“新圖景”
郭大村以文明實踐為底色推進移風易俗,成立紅白理事會,將宴席標準、彩禮上限寫入村規民約,常態化開展“星級文明戶”“最美庭院”評選,198戶家庭獲表彰,形成比學趕超“家家爭先進、戶戶創文明”氛圍濃厚。
郭大村吳樓自然村鄉賢自發捐款50余萬元,為村里加裝太陽能路燈、擴建文化廣場、硬化巷道。村里組建8支志愿服務隊,涵蓋文藝表演、政策宣講、關愛幫扶等多個領域。開展“送戲下鄉”“紅色電影放映”等活動,邀請專業劇團帶來豫劇、墜子戲等經典劇目,讓村民在家門口享受文化盛宴。
活動現場。
基層治理:網格里織密“服務網”
郭大村以“有事找書記”為核心創新基層治理模式,將黨建引領貫穿始終,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村黨支部牽頭推行“六訪、六記”工作法,發放2203張印有村書記及網格員聯系方式的便民服務卡,通過“村頭群眾會”“網格巡查”等方式收集訴求,構建“支部牽頭、黨員帶頭、網格兜底”的閉環解決機制——小事由網格員現場處置,一般問題24小時內答復,重點難點由村書記帶領黨員專班跟進,今年已解決灌溉水源不足等民生問題127件,實現“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
依托4個黨支部,159名黨員落實“包戶聯群眾”機制,在宅基地糾紛調解、農田灌溉協調等事務中亮身份、當先鋒,將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配套推行“文明積分制”,村民參與環境整治、關愛孤寡老人等行為可累積積分兌換生活用品,帶動清理河道垃圾3.6公里,人居環境整治參與率提升至85%,形成“黨建引領、群眾參與、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
郭大村在產業、文明、治理多方面協同發力,走出一條具有皖北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未來,譚棚鎮郭大村將繼續秉持初心,以文明之風浸潤鄉土、以振興之力托舉夢想,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續寫鄉村發展新篇章。(徐向龍 張玲芝 文/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