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周懷宗)《肉鴨營養需要量》國家標準于7月1日起在全國正式實施。
肉鴨。中國農科院供圖
中國農科院牧醫所水禽育種與營養創新團隊專家介紹,我國是世界肉鴨養殖與鴨肉消費第一大國,但肉鴨營養需要量數據嚴重缺乏。該團隊經過二十余年的持續系統研究,在鴨營養代謝調控、營養需要量研究、飼料營養價值評價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牽頭制定了《肉鴨營養需要量》國家標準,并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
該標準提出了北京鴨、肉蛋兼用鴨、番鴨及半番鴨各生長階段的能量、粗蛋白質、必需氨基酸、礦物元素、維生素等30多種營養素的需要量,構建了53種鴨常用飼料原料的營養價值數據庫,為肉鴨飼料精準配制提供了數據保障,對提高鴨飼料利用率,特別是蛋白質和氨基酸的利用率,降低養殖成本等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該項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鴨飼料生產企業和養殖企業,基于該標準的“肉鴨精準飼料配方技術”被農業農村部列為2024年度農業主推技術。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李立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