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方安全對話外長會議已舉行兩次。7月1日,四國外長再度齊聚美國華盛頓再次“牽手”。會上,美國國務卿魯比奧更是將矛頭明確指向中國,宣布啟動所謂的四方關鍵礦產倡議。
恰在此時,面對外部壓力與戰略博弈升級的特殊背景,中國也同步打出了一張關鍵牌,做出了一個時隔29年的重大決定。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四國“抱團”
7月1日,華盛頓見證了一場牽動全球資源神經的聚首。美日澳印四國外長在四方安全對話框架下鄭重宣布啟動四方關鍵礦產倡議,目標直指減少對中國稀土等關鍵礦產的戰略依賴。
華盛頓的四方外長會議看似成果斐然,實則暗流洶涌。美國國務卿魯比奧在會場內外極力推動,強調QUAD作為重要戰略伙伴需采取實際行動,特別是推動關鍵礦產供應鏈多元化。
他積極促成了約三四十家四國企業次日在美國國務院會面,商討具體合作路徑,外媒對此也進行了多次報道。
其中日本時事通訊社報道,四國外長在會后聲明中提到了中國在4月份加強了稀土的出口管制。
雖然沒有直說,可是字里行間意圖昭然,聲明里面也宣稱,過度依賴某一國家的資源將損害國家安全。四國還提到致力于自由開放印太地區,似乎一個印太稀土等關鍵礦產的聯盟已經實現。
不過,這個被魯比奧寄予厚望的聯盟內部并非鐵板一塊。特朗普揮舞的關稅大棒讓盟友苦不堪言。美國與日本的貿易談判陷入僵局,特朗普甚至公開指責日本在汽車和大米貿易上被寵壞。
美國強壓日本增加防務開支,直接導致籌備半年的美日2+2高層會談意外推遲。華盛頓智庫專家一針見血,關稅談判占據了所有議程,日本顯然對公開說教防務開支不滿。
澳大利亞則憂心忡忡于美國防部對AUKUS核潛艇協議的重新評估,擔心美方可能退出協議。印度雖在貿易協議上可能有所收獲,但對美國在印巴沖突中的曖昧立場耿耿于懷。
印度外長蘇杰生甚至在聯合記者會上特意強調國際社會須對恐怖主義零容忍,暗示美方應重視其關切。
蘭德公司專家霍納道破玄機,QUAD這種零成本模式很對特朗普政府胃口,美國只需與盟友并肩而立宣稱戰略一致,卻無需做出實質承諾。
四國帶著各自的算盤坐到談判桌前,能否真正協力推動礦產聯盟,還得看利益博弈的結果。聯盟初建,共識之下裂痕難掩,而西方真正面臨的考驗,遠不止于此。
西方困境
組建聯盟只是第一步,西方真正面臨的挑戰在于構建一條能夠替代中國主導地位的關鍵礦產供應鏈。
全球化智庫高級研究員何偉文指出,美日印澳甚至歐盟的合作方向一致,繞開中國,建立自主供應鏈,尋找新資源方。但美好的愿景遭遇冰冷的現實壁壘。
這些國家本土是否擁有足夠儲量且具經濟開采價值的稀土等關鍵礦產礦藏,存在巨大不確定性。全球稀土資源分布并不均衡,優質礦脈有限。
稀土應用的核心在于其分離、提純的尖端加工技術。
目前全球超過80%的精煉產能集中在中國。這絕非一朝一夕之功,中國自上世紀80年代起深耕該領域,數十年持續投入才建立起難以撼動的技術和成本優勢。
專家直言,短期內構建成熟的精煉體系,不僅需要天文數字的投入,更需至少五年以上的時間窗口。待到體系初成,全球政經格局恐已斗轉星移。
從采礦、分離到高端材料制造等產業鏈的重建,成本極其驚人。這需要在技術研發、基礎設施、環保投入等方面進行長期、巨量的資本支出。
在經濟效益上,短期內根本無法與中國成熟的規模化生產競爭。
高昂的成本和技術的缺失,曾多次讓西方類似的去中國化構想止步于紙面。此次中國稀土出口管制的切實壓力,迫使美國不得不走上這條荊棘遍布之路。
何偉文點出務實路徑,與其投入巨資另起爐灶,不如緩和對抗,與中國建立更穩定的合作機制。冷戰式的對立路線不僅代價高昂,反而可能使保障供應鏈穩定的目標更難實現。
西方聯盟前路艱難,而中國的應對之策,早已悄然布局。
中國落子
當西方還在為組建聯盟和供應鏈難題焦頭爛額時,中國已通過國家立法層面,為稀土等戰略資源的管控與保障筑起了堅實堤壩。
7月1日,新修訂的《礦產資源法》正式施行,這是該法自1986年頒布、歷經1996年和2009年兩次小修后。
29年來的首次大修,被自然資源部定位為自然資源法治建設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
此次修訂的核心突破在于,旗幟鮮明地將保障國家礦產資源安全寫入立法目的,從國家戰略高度確立了礦產資源的極端重要性。
首次制定戰略性礦產資源目錄,對關系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及戰略性新興產業,如稀土、鋰礦等關鍵礦產,實行保護性開采制度。
這意味著開采配額、環保要求、技術標準將更為嚴格,國家調控力度顯著增強。
修訂充分吸納礦業權出讓等改革實踐經驗,覆蓋礦產資源規劃、勘查、開采、保護、礦區生態修復、監督管理等全鏈條,旨在推動礦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的資源支撐。
法律框架已定,產業層面的調整也緊鑼密鼓地展開。中國稀土集團近期的高層大換血引人注目,總經理、副總經理及多名董事更迭,新班子呈現年輕化、專業化趨勢。
這被普遍解讀為中國稀土產業戰略轉型的信號,未來民用與軍工領域的管理或將界限更清、分工更專,民用稀土的出口申請等將由集團進行更專業、更符合國家利益的裁決。法治筑基,產業應變,中國的組合拳已清晰勾勒出維護核心資源利益的堅定姿態。
華盛頓的四方關鍵礦產倡議初啼試聲,北京的《礦產資源法》重裝登場,圍繞稀土等關鍵礦產的戰略棋局已然布下。
四國聯盟的向心力與執行力面臨內部貿易摩擦、政策分歧的嚴峻考驗;西方重建獨立供應鏈的雄心,則被資源稟賦、技術壁壘和天量成本構成的現實高墻所阻擋。
反觀中國,憑借數十年積累的產業優勢,輔以國家法律層面的戰略升級與產業內部的積極調整,正構筑起更為系統、穩固的資源保障體系。
主要信源
美日印澳四方關鍵礦產倡議啟動,被指“針對中國”,專家:該合作面臨諸多挑戰——來源:環球時報2025.7.3
新修訂的礦產資源法7月1日起正式實施 自然資源部將打好配套法規制度“組合拳”——青海普法2025-06-30
能源早新聞丨中國稀土集團下屬企業領導層調整——中國能源報2025-06-25
日澳印各懷心事,魯比奧還想著中國:別談了,得干實事,搞礦!——觀察者網2025-07-0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