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7月3日電 (記者董兆瑞)7月3日,“初心如炬?薪火相承”2025年懷柔區寶山鎮慶“七一”主題活動暨“大思政課”教育基地揭牌儀式在道德坑村舉行。活動現場,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授予道德坑村北京市學校“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稱號,10所高校的“大思政課”教育基地集體揭牌落戶。
據了解,道德坑村地處懷柔區最北端,解放戰爭時期,這里作為冀熱察軍區后方醫院所在地,承擔著救治前線傷員的重任,家家是病房、戶戶住傷員。僅1946年至1948年間,道德坑村就接治傷員3萬余人,至今仍有625名烈士長眠于弘德烈士陵園中。
這段紅色歷史為村莊積淀了深厚的精神底蘊,也成為開展思政教育的寶貴財富。據統計,今年以來,道德坑村紅色基地客流量同比增長45%,“村校聯”品牌成效初顯,累計吸引50所高校70個團隊到村實地調研,村黨支部書記被7家高校聘為課外導師,實現了高校立德樹人與鄉村全面振興的雙向賦能。
依托市教育兩委的政策支持與資源統籌,在“教育助力懷柔科學城”首批落地項目的戰略牽引下,道德坑村與在京高校的協同發展迎來全新契機。活動中,道德坑村北京市學?!按笏颊n”實踐教學基地,以及10所高校“大思政課”教育基地集體揭牌,這10所高校包括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舞蹈學院、首都師范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戲曲學院、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建筑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北京城市學院、北京農學院。
懷柔區寶山鎮黨委書記宿翔宇介紹,這10所高校將與道德坑村圍繞三大方向深化合作,一是共建思政課程體系,開發紅色主題研學課程,將革命歷史轉化為鮮活教案;二是開展學術研究賦能,聚焦鄉村治理、文化傳承等課題形成實地調研成果,并轉化落地運用于鄉村發展;三是推進文藝創作扎根,用戲劇、音樂、美術等形式活化革命故事,讓紅色文化在創新表達中煥發新活力。
活動中,高校代表還為道德坑村黨支部書記高國民頒發社會導師聘書。高國民現場推介道德坑村“大思政課”教學實踐研學路線?!斑@條路線包含集結啟程、擔架體驗、英烈緬懷、醫院遺址、情景再現、歷史講堂、實踐傳承七大站點,通過‘走、看、聽、思、悟、行’的深度體驗,引導學員身臨其境感受革命先輩的艱辛與智慧,體悟戰爭年代的艱苦條件與軍民魚水情深的深厚情誼。”高國民說。
據悉,道德坑村長期與高校聯動合作,不斷將高校智慧化作振興畫筆,在紅色沃土上勾勒出新時代的鄉村振興圖景。北京舞蹈學院創作的村歌和紅色情景劇、首都師范大學的思政課、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規劃設計、首都醫科大學的護理知識、北京農學院的種植技術、北京林業大學的設計方案等都已在村里“生根發芽”。
活動中,中國戲曲學院與道德坑村共建的原創紅色京劇《深山溝里的紅色醫院》也迎來首演。作為“百年聚智 百校同行”教育助力懷柔科學城的首批落地項目之一,該劇以藝術形式再現了后方醫院的歷史榮光,讓觀眾深切感受革命歲月的軍民情深。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為道德坑創作了原創歌曲《青山碑刻的守望》,用歌聲訴說革命精神在歲月長河中的永恒回響。兩所高校為道德坑村的紅色文化傳承注入了鮮活力量,也為教育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的實踐路徑提供了生動范例。
截至目前,已有12所在京高校在道德坑村掛牌,涉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紅色實踐教育基地、社會實踐基地、校企合作基地等多種類型。道德坑村在全國文明村、中組部“紅色試點村”、北京市黨員教育現場教學點等多重“身份”之外,已然成為首都高校的戶外課堂。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深化‘教育助力懷柔科學城’專項工作、推動校地合作邁向更高層次,將更多的思政課堂、科研項目、文藝創作、志愿服務引入寶山,共建智庫,共育基地,共創思政金課,不斷書寫校地協同促振興的新篇章?!彼尴栌钫f。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