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志愿填報剛剛落下帷幕,面向“準大學生”的活動招募已是如火如荼。撕碎迷茫、脫穎而出、贏在起跑線……機構推出各式“過渡”“體驗”夏令營,以及“大學陪跑”服務,動輒費用過萬。本以為高考結束,可以好好放松一番的學生和家長,不斷卷起新一輪糾結和焦慮。
事實上,許多收費的“過渡”“陪跑”等服務,早已是高校里免費提供的內容。以北京物資學院為例,其就業(yè)指導中心主任張燕燕表示,該校有關生涯教育和職業(yè)規(guī)劃的課程,大一階段就在開展,并涵蓋學生全部的大學生涯。
“每個專業(yè)的新生,剛入學時會有一門專業(yè)導論課,授課老師都是系主任以及資深教師。”張燕燕介紹,通過這門課,學生能夠對專業(yè)到底學的是什么,將來能做什么有更清晰的認識,在之后的學習生活中也會更有目標。除此之外,學校還安排“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與就業(yè)指導”課程,從大一會一直上到大四。
相比高中時“考大學”這一較為單純的目標,大學期間需要兼顧的事情更多,有些學生不免會感到迷茫與困惑。對此,北京物資學院就業(yè)指導中心設立“乘運啟航”職業(yè)指導工作室,為學生提供一對一專業(yè)指導服務,幫助答疑解惑。“我們會用到很多工具,為同學做性格分析、興趣分析等等,讓同學們更好地認識自己,也給他們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做一個啟蒙,讓他們更加明確未來要走的路。”
此外,像活動、比賽,實習等各類信息,學生只需關注學院、學校的公眾號和就業(yè)信息網等平臺,就能輕松獲取,且全部免費,其中有些資源還是“獨家”面向本校學生的。從這一點來說,張燕燕不建議為了“獲取信息”而購買校外機構提供的服務。“學習生活中遇到問題,與其去問所謂機構的專家,不如問自己學校的輔導員,他們才是最了解、最關心學生的人。”
在張燕燕看來,“職業(yè)規(guī)劃技巧”“生涯發(fā)展技巧”等固然重要,但初入校門,學生最應該做的,還是先花精力上好專業(yè)課,打牢知識基礎。“練就過硬水平,再搭配職業(yè)規(guī)劃能力,未來的發(fā)展才會更好。”
不過,圍繞“大學陪跑”,也有高校教師表達了另一種觀點。北京市某高校教師陳云(化名)告訴記者,自己曾對類似業(yè)務做過關注與思考,“有些學生和家庭其實還是需要的。”
據其所知,機構能提供的“陪跑”內容,理論上學校都能提供,但屬于通用性質的分散性提供。“一屆學生幾千人,給每位學生做一對一的規(guī)劃,出一套特定的方案,這在所有學校都是不可能的。學校只能流程化地開設相應課程,帶領同學們做學業(yè)規(guī)劃、生涯規(guī)劃。所有的服務都在這兒,路徑都在這兒,怎么去吸收消化,選擇利用,那是學生自己的事情。”
據陳云觀察,能很好吸收相關理論,并積極進行自我規(guī)劃的學生總是少數。那么由機構來提供“陪跑”服務,某種程度上也是彌補學校無法觸達的空白。“其實和高考收費報志愿一樣,都是賣信息差。很多家長不懂,又沒有時間,就會考慮花錢來解決。”
前提是,機構服務真能達到他們所宣稱的水準,這需要家長審慎辨別。“如果能讓學生少走彎路,達到理想目的,那從性價比來說,甚至是物超所值。如果只是以此為噱頭,那就不好說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