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湖北省財政廳依托省政府投資引導基金,支持長江證券牽頭設立的湖北省人形機器人產業投資母基金完成合伙協議簽署、工商注冊和首期實繳出資,成為《湖北省重構政府引導基金體系工作方案》印發后設立的第一只參股基金。
基金總規模100億元,計劃分兩期組建,首期規模50億元,其中,省政府投資引導基金、武漢產業基金各認繳20%,長江證券、湖北省科投集團各認繳30%,重點投向人形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相關產業核心領域,包括湖北省重點發展的人形機器人鏈主企業及具有核心技術實力的零部件、腦機接口、控制系統、模型算法等戰略性、先導性科技型企業。
創業投資+產業投資,湖北欲培育人形機器人世界級產業集群
省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官微介紹,人形機器人產業投資母基金,是湖北前瞻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落子,也是通過資本超前布局,搶占未來產業制高點,助力湖北打造全國人形機器人技術策源地、創新孵化器與應用先行區的一項重要政策工具。
在創業投資方面,基金聯動高校科創團隊,加速推進重點行業領域科技成果應用轉化。依托“政-產-學-研-金”深度融合,聯合省內頂尖高校院所,為人形機器人及人工智能項目提供“資本+產業+場景+管理”全方位賦能。重點瞄準實驗室突破性技術,提供產業化所需資金、工程化指導及市場資源,顯著縮短“技術原型”到“市場爆款”周期,解決轉化痛點,構建湖北“基礎研究-技術攻關-產業孵化-規模應用”的創新閉環,提升區域科技競爭力。
在產業投資方面,基金搶占產業發展先機,推動人形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產業化、規模化發展,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聚焦人形機器人和人工智能這一融合AI與高端制造的未來賽道,集中投向鏈主企業及在具身智能、仿生控制等前沿領域擁有突破性技術的“專精特新”與初創團隊。通過重點投資本土及引進鏈主企業,助其擴大產能、提升規模,精準布局核心零部件研發與量產,強鏈補鏈延鏈,提升供應鏈韌性,加速重大應用場景規模化落地。推動人形機器人產業從技術突破邁向大規模產業化與集群化,力爭在湖北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全產業鏈生態與世界級產業集群。
多地“搶跑”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
此基金的設立,是湖北繼建設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后,推動人形機器人產業從技術研發向規模化產業化跨越的重要舉措。
今年6月,湖北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在光谷正式揭牌,標志著湖北人形機器人產業邁出從實驗室到產業化的關鍵一步。該中心打造了動作訓練場、數據采集場、應用實踐場和人才培養基地“三場一基地”,形成創新、聯合、開放、共享的人形機器人公共服務平臺。
放眼全國,人形機器人正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各地也踴躍設立相關產業基金。
今年2月,深圳宣布設立100億元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基金,聚焦人工智能的軟件、硬件和具身智能等方向。此前,北京、上海等10多個地方政府建立和籌備建立產業基金,規模從2億元至100億元不等,國資基金總規模超過700億元,主要投向機器人本體、產業鏈零部件、具身智能、創新應用等方向。有機構統計,今年第一季度,國內人形機器人和具身智能領域共發生投融資事件超過42件,已超過2024年全年的50%,熱度持續攀升。
“全國范圍看,人形機器人產業帶主要聚集在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區域。”達晨財智業務合伙人、湖北分公司總經理吳攀認為,這些地方在核心零部件、整機制造和應用場景上各有優勢。比如,長三角的人形機器人企業數量多,珠三角的深圳、東莞有電子產業優勢,京津冀則有AI和高端制造領域優勢。
吳攀認為,湖北需要借助基金力量培育產業主體,目前科技巨頭如華為、小米,初創企業如優必選、宇樹科技,跨界企業如特斯拉、比亞迪,這些企業利用生態優勢,運用不同產業策略實現了產業的快速發展,湖北可借鑒從產業配套企業端發力。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認為,“雖然人形機器人未來的產業前景還不明朗,特別是需求端仍充滿不確定性,但擋不住市場情緒化波動和政府驅動的迫切感。”湖北作為工業大省,人形機器人的想象空間更大、熱情更高,加上充沛的人力資源優勢,在全國范圍內具有自己的差異化優勢。
編輯丨胡馨月
編審丨劉定文
新浪微博|@支點財經
地址|湖北·武漢·楚天傳媒大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