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魚,它身上的色彩就像胭脂一般艷麗,而且變幻莫測,它的形體就像張開的船帆,令人稱奇,它就是胭脂魚。
近日,在湖北黃岡市一市民在江中釣起了一條粉紅色的大魚,這條魚重18.7斤,長90厘米,從外表上看它比較漂亮,懷疑是保護動物,后經過查驗,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胭脂魚。而后便把它交給了黃州區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工作人員已把它帶到黃岡長江汽車渡口并放歸到長江里。
胭脂魚屬于鯉形目亞口魚科,這個科魚類約有80種,絕大多數分布在北美洲,僅有一種分布在亞洲,也就是目前生活在長江的胭脂魚,所以它也是我國特有種。
它們主要分布于我國長江水系,也被稱為中華胭脂魚,胭脂魚與很多魚不同,成年魚和幼年魚差異較大,簡直換了一副模樣,可謂“魚大十八變”。
胭脂魚在幼年時體型側扁,體間較高,體色灰中帶粉,身體有三條較寬的黑褐色橫紋,頭部也有一條黑褐色橫紋經過眼睛。它的背鰭高聳,像一片揚起的船帆,因而現在觀賞魚愛好者稱之為“一帆風順”。
而成年后的胭脂魚,它的身體延長增粗,背部的隆起不再明顯,背鰭也開始變低,全身呈胭脂紅色或者黃褐色,它的三條黑褐色的橫紋逐漸消退,被體側一條貫穿頭尾的猩紅色縱帶取代,這時候的胭脂魚才名副其實。
胭脂魚1989年,曾經榮獲世界觀賞魚博覽會銀獎,更被魚類愛好者們被譽為“亞洲美人魚”,它是一種溫水性的大型魚類,性情溫和,生命力很強,能生存于0°C~42°C的環境中,具有溯江產卵的習性。
每年3~4月份,水溫達到12°C~20°C的時候,成熟的胭脂魚就會上溯到長江上游及岷江等支流中,選擇礫石石灘的江段產卵受精,產卵后的胭脂魚仍在附近逗留覓食,到了秋季又回到干流的深水處過冬。
在保護胭脂魚這一塊,科學家從兩方面出手,一方面開展胭脂魚人工繁殖的研究工作和生產工作,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很多地區都開展了胭脂魚人工養殖的工作。
另一方面,科學家深入調查胭脂魚的資源,比如說種群內的遺傳結構和遺傳分化,了解其多樣性衰退的程度,在DNA水平上開始探索胭脂魚的保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