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后,黨中央確定了“向北發展,向南防御”的戰略方針,并派兩萬名干部、十萬大軍出關,逐步建立了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為全國解放戰爭創造了條件。
那么,是誰先提出了進軍東北的主張呢?對此學術界出現了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劉少奇同志,在毛主席去重慶談判期間做出的獨立決策。另一種說法是,黃克誠大將提出建議并做出了決策,認為沒有黃大將的建議,就不可能出兵東北。
那事實究竟是怎么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點: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戰略家在做出戰略判斷或決策時,絕非憑一時沖動或突發奇想,而是基于長期對時局的觀察與研究,根據事態的發展變化,經過深思熟慮后才做出正確判斷與決策。
這一過程需要長期的思考、醞釀、論證以及充分準備。對于東北局勢的把握與決策,毛主席就經歷了這樣一個漫長且周密的過程。
實際上,早在艱苦卓絕的抗戰時期,毛主席便已開始構思戰后的戰略布局。1942年7月9日,他給當時暫留山東的劉少奇發去一封電報,提出了戰后的初步構想。他指出,若日本戰敗撤出中國,應將新四軍和黃河以南的部隊集中到華北地區,甚至考慮將整個八路軍、新四軍都集中到東三省,以此為國共繼續合作創造有利條件。由于這還只是初步設想,他特意囑咐劉少奇不要外傳。
隨著局勢的發展,到了1944年,在一次會議上,毛主席正式強調了開展滿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他指示晉察冀分局、山東分局等成立滿洲工作委員會,動員并領導一切可能的力量投入到滿洲工作中去。
同年11月23日,在中共六屆七中全會主席團會議上,毛主席再次提及對東北問題的設想。他表示,中國的國土,蔣介石丟到哪里,我們就跟進到哪里……還要準備數千名干部前往滿洲。這些言論充分表明了毛主席對東北問題的密切關注與深入思考。
1945年,隨著2月雅爾塔會議的召開和5月德國的無條件投降,日本侵略者的末日已近在眼前。5月27日,在七大會議上,毛主席首次提出了出兵東北的具體計劃,即派遣15萬至20萬人組成20至30個旅前往東北。他多次強調東北的重要性,認為東北四省對于勝利至關重要,并希望有東北籍人士能夠當選中央候補委員。
在1945年6月10日的七大會議上,毛主席再次著重強調了東北的重要性,特別是其在經濟方面的優勢。他認為,擁有東北將為中國革命提供穩固的基礎,而當時的基礎尚不穩固,因為我們的根據地仍主要依賴手工業,缺乏大工業和重工業,且地域上尚未連片統一。
從1945年8月起,毛主席的戰略構想開始付諸實施,這不再僅僅是思想政治動員或戰略構想的信號。
8月12日,他命令冀東三個軍分區的部隊分別向承德、赤峰和沈陽進軍。同時,山東的萬毅部隊也迅速做好出發準備,準備開赴東北。
8月18日,毛主席發電給山東軍政負責人羅榮桓、黎玉、蕭華,命令萬毅部隊調往東北,在河北至熱河邊境待命,并指示盡可能抽調所有東北籍干部加入萬毅部隊。
8月19日,他又命令晉綏軍區政委林楓率領1200多名干部從延安出發前往東北,預計一周后抵達。然而,由于當時的政治環境限制以及國民黨的合法地位,東北的行政權力仍掌握在國民黨手中。
同時,由于蘇聯與國民黨簽訂了中蘇條約,對我們黨的援助也受到了一定限制。因此,我們軍隊能否順利進入東北開展活動尚不確定,但派遣一部分干部先行進入并展開工作應該是可行的。部隊進入東北的具體事宜只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決策。
1945年8月28日,毛主席與周總理、王若飛乘飛機前往重慶進行重慶談判。在赴重慶之前,毛主席已做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包括黨內及各根據地的事務和人事安排。中央由劉少奇代理主席,并增補陳云、彭真為候補書記,以確保在毛主席和周總理參加重慶談判后,中央仍能保持五人會商、部署各項事務的機制。
特別是針對國共可能爆發的軍事沖突,毛主席也做了相應安排。他首先與劉伯承、鄧小平等離開延安前線的人交代,要放手去打,不必擔心他們的安全。他們打得越好,安全就越有保障。
隨后,他發布黨內通知,指示只要國民黨來侵犯,只要我們有足夠的把握,就要堅決回擊,徹底消滅敵人。我們要么不打,要打就必勝,絕不被敵人的氣勢所嚇倒……綜上所述,毛主席制定進軍東北的戰略方針是經過長時間深思熟慮,并隨著形勢變化而做出的重大決斷。
東北戰場的部署和進展都是在毛主席制定的戰略框架內有序推進的,中共中央在劉少奇代主席的領導下忠實執行了毛主席的戰略部署。至于黃克誠在1945年9月15日提出的建議,那是在東北大戰略開始實施后,根據具體情況提出的具體建議。這個建議僅僅涉及具體出兵部署,并不影響出兵東北這一大戰略決策本身,它只是一個針對具體情況的補充建議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