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225.3毫米的極端暴雨在西峽縣老界嶺傾瀉而下,當山洪裹挾著泥沙沖毀道路、切斷電力,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生命保衛戰驟然打響。在這場驚心動魄的搶險救援中,我們不僅看到了天災的無情,更見證了西峽縣委縣政府與萬千民眾攜手筑起的“鋼鐵長城”,讀懂了什么叫做“中國式救援”的硬核擔當!
災害發生的瞬間,西峽縣應急響應機制如同精密運轉的齒輪,迅速啟動。縣委書記掛帥政委、縣長擔任指揮長,7個專項工作組火速集結,超800名救援人員帶著13架無人機、30余輛搶險車奔赴一線。這種“戰時狀態”下的高效統籌,將公安、消防、交通等多部門擰成一股繩,讓救援力量以最快速度抵達“戰場”。社交媒體上流傳的現場視頻里,救援人員背著老人蹚過齊腰深的洪水,用沖鋒舟轉移被困群眾,他們滿身泥濘卻眼神堅定的模樣,成了暴雨中最溫暖的光。
道路搶修現場堪稱“現實版基建狂魔”。交通部門的挖掘機、裝載機24小時不停歇,在被沖毀的路基上重新開辟生命通道;電力工人頂著烈日攀爬電線桿,硬是用159人的搶修隊伍,在72小時內讓91%的區域重燃燈火;通信基站搶修團隊扛著設備翻山越嶺,讓100多個基站重新“蘇醒”,讓失聯的村落再次連上網路。網友感慨:“這不是奇跡,這是中國速度!”每一個數字背后,都是無數人拼盡全力的堅守。
更令人破防的是“全民救援”的溫暖力量。“西峽緊急救援物資互助群”兩小時涌進3萬人,從救生衣到方便面,從手電筒到充電寶,一車車物資滿載著陌生人的善意;周邊村民自發組成“擺渡隊”,用自家的皮劃艇轉運被困群眾;民宿老板帶著游客摸黑徒步轉移,一句“跟我走,我熟!”成了最安心的承諾。災難面前,沒有旁觀者,只有共患難的一家人。
這場救援行動,是檢驗基層治理能力的試金石,更是展現中國制度優勢的顯微鏡。西峽縣委縣政府將“人民至上”刻進行動里,從設立臨時醫療點保障傷員救治,到民政部門及時發放物資安置受災群眾,每一個細節都透露著對生命的敬畏。正如網友所言:“什么是安全感?就是知道無論多大的風雨,總有人為你遮風擋雨!”
如今,老界嶺的清淤車仍在轟鳴,景區修復工作穩步推進,那些被洪水沖毀的家園正在重建。這場暴雨終將過去,但那些逆行的身影、暖心的互助、高效的協作,早已化作照亮人心的精神火炬。中國式救援的力量,不僅能戰勝天災,更能凝聚起億萬人民,向著更美好的明天堅定前行!
(李海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