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起來,蔡瀾去世已經一周了,可是依舊有不少人在爭論著蔡瀾生前身后的功過,有人認為他身上體現著香港精神,有人則認為他身上有著太多的不堪之處,不值得人們去紀念。
我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這樣一個奇景了,那就是圍繞著同一個人,居然可以產生如此巨大的分歧,幾乎可以說是水火不相容。
那么蔡瀾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在談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還是需要先來看看評論蔡瀾時比較有代表的幾種觀點。
這是第一種比較典型的觀點,稱贊他的生活態度。
有網友則配上了蔡瀾的生活照,數名美女相伴,好不瀟灑。
甚至翻出了這段采訪。
接下來是第二種比較典型的觀點,問蔡瀾有什么可以值得被悼念的理由,并歸納為沒作品、沒營養、沒風骨、沒公共擔當。
接下來是第三種比較典型的觀點,觀察的角度是由人及城,再著落在大時代的變遷。
于是又延伸出第四種典型觀點。
針對這兩種觀點,有網友表示不贊同,針鋒相對的提出了相反的觀點,認為所謂的香港人特質不可取,蔡瀾也不例外。
當然,針對有關蔡瀾的傳聞,也有嚴謹的網友發現了這個。
于是有網友發出這樣的感嘆。
這就是我在蔡瀾去世近一周后,所發現的一些細節,針對他這個人,不同的人們在作出不同的解讀,得出了不同的結論,而這背后,卻是不同的價值觀矛盾,甚至可以說是巨大的價值觀沖突,宛若鴻溝。
這樣的價值觀沖突可以歸納為這樣,有的人認為只要沒有違反法律和最低道德要求,每個人都可以有按自己想法去活的權利,有的人則認為蔡瀾身為名人,應該有起碼的社會責任感,要么為社會做點事情,要么為他人樹立一個榜樣,不能只顧自己的小日子。
前者為個人意愿,后者為社會規范,于是就產生了一個尖銳的矛盾,人到底是要按自己的想法而選擇生活,還是按社會的規訓要求去生活,比如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甚至為他人和時代而奉獻。
抑或是否有第三條道路,又或者能有一個平衡呢?也就是每個人在顧好自己和小家庭的同時,也能在力所能及時,或者機會方便的時候,為社會做點事呢?
畢竟,每個人的活法不一樣,想要的生活也不一樣,這是沒辦法強求,也不可能統一的,當然也可以強行統一,但那樣的代價會是什么,我相信歷史已經讓我們看到了,我們既然已經邁入現代生活,那就應該尊重這樣生活方式的多樣化,不能用一種所謂的生活典范去要求所有人。
真正的現代社會就是,把生活選擇權利交給每一個人,讓有公義心的人去為社會服務,讓喜歡享受生活的可以按自己想法過著,總之讓絕大多數人過得開心,才是我們的發展目標。
在這個基礎上,我認為,人不能太過自私自利,但也不能太過忘我無私,原因很簡單,人有自我屬性,也有社會屬性,偏向于哪一邊都不好,還是在不違反法律,不損害他人利益的提前下,根據自己的內心意愿去生活,這樣似乎更好。
是的,我堅定的認為,人不可太自私,但也不過太無私奉獻,我還是希望在這價值觀沖突間,能有一個為大多數人接受的共識。
要為他人著想,也要為自己而活,這就是我的想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