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9日至12日,越南與美國在華盛頓舉行的第三輪對等貿易談判成為兩國經貿關系的轉折點。由越南工貿部長阮鴻延率領的代表團,匯聚了公安部、外交部等九大部門的精英,與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及貿易代表賈米森·格里爾展開了為期四天的密集磋商。談判取得突破性進展,雙方在關稅政策、市場準入等核心議題上縮小分歧,特別是越南提交的《反饋意見書》獲得美方原則性認可,為最終協議奠定基礎。
越南與美國關于對等貿易協定的第三輪談判于6月9日至12日在美國華盛頓舉行
這場談判的獨特之處在于其"技術+政治"的雙軌模式。在技術層面談判收官當日,阮鴻延與美方兩位部長創新性地舉行了"三邊視頻會談",這種非傳統的外交形式展現了雙方破解僵局的誠意。盧特尼克在閉門會談中特別強調:"越南不僅是供應鏈伙伴,更是印太戰略的關鍵支點。"而阮鴻延則巧妙地將越南定位為"連接東盟與美國的橋梁",暗示越南在區域經濟中的特殊價值。
轉折出現在7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突然宣布與越南達成了一項貿易協議。特朗普寫道:“我剛剛與越南達成了一項貿易協議。具體細節將稍后公布!”,引發全球關注。
根據披露的框架內容,越南將對美出口商品繳納20%基礎關稅,轉運貨物稅率高達40%,作為交換,越南承諾取消所有美國商品的進口關稅。這種"不對稱開放"直接沖擊了價值1370億美元的越美貿易格局——越南是美國第六大進口來源國,耐克、Lululemon等品牌近30%的產能集中在越南。
美國總統宣布與越南達成貿易協議
協議的深層邏輯值得玩味。對越南而言,這是應對特朗普"對等關稅"威脅的權宜之計。4月美國曾對越加征46%關稅,后降至10%為談判留空間。越南通過讓步換取美國取消高科技出口限制的承諾,特別是半導體設備的供應。而對美國,此協議實現了三重目標:降低貿易逆差(越南對美順差全球第三)、打擊中國轉口貿易(40%懲罰性關稅直指"越南制造"中的中國成分)、為汽車等優勢產業打開新市場。
市場反應立竿見影。耐克股價應聲上漲3.9%,Lululemon攀升2.9%,反映出資本對供應鏈穩定的信心。但隱憂同樣存在:越南工貿部內部報告顯示,20%關稅可能使紡織業損失12萬個崗位,而美國SUV零關稅入越將沖擊本土汽車產業。更值得關注的是,協議中"轉運貨物"的模糊定義可能成為未來摩擦的導火索——中國經越南出口的電子產品、光伏組件或將首當其沖。
這場博弈的終極贏家或許尚未明朗。越南通過犧牲短期利益換取了市場經濟地位承諾和美國技術解禁,但協議執行面臨兩大挑戰:越南國會能否批準如此大幅度的市場開放?美國會否在11月大選后推翻特朗普的政治遺產?正如阮鴻延在談判中所言:"真正的考驗不在簽字儀式,而在工廠車間和港口碼頭。"此刻,胡志明市的制造商們正連夜核算成本,而遠在俄勒岡的耐克總部已開始規劃新的產能布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