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于7月2日在社交平臺上透露,“已同越南在貿易談判方面達成共識”。繼英國之后,越南成為第二個與特朗普政府簽署貿易協定的國家,在亞洲范圍內則是首例……
針對這份協議,筆者深入研讀后愈發察覺越南在此事上顯得頗為被動且無奈。從協議條款來看,明顯對中國構成不利影響。不過,可能越南方面未曾預料到的是,就在他們正式簽署協議的當日,特朗普政府卻在對華政策上做出了兩項有利于中國的調整。這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玄機呢?
先來梳理美越此次協議中的關鍵內容:
1.美國以將互惠關稅稅率下調至20%為條件,換取越南對來自美國的商品實行零關稅;
2.對于在越南完成組裝后輸往美國的產品,課征40%的關稅。
20%:0,特朗普顯然實現了預期目標,越南全面向美國市場敞開大門。但高達40%的組裝產品稅,則明顯是沖著中國來的。此舉意在遏制中國通過“從國內出口半成品至越南加工再轉售美國”的貿易方式獲利。對中國來說,這無疑是個壞消息。
理論上,轉口貿易在中國對越出口總量中最高可達60%-70%,實際操作中估計約為30%-40%。所謂轉口貿易,是指中國企業采取“越南制造”策略,將核心組件出口至越南進行最后階段加工(如10%的裝配),經過簡單處理(如組裝、貼標簽)后獲取越南原產地證明(例如東盟原產地認證),從而規避美國高額關稅,以零關稅或低關稅進入歐美市場。2024年中國對越南出口的中間品(包括電子元件、機械裝備、紡織原料等)占比達69.8%,這些產品主要用于越南加工后二次出口至歐美,特別是美國市場。
這也倒逼中國企業的海外布局必須實現由“轉口貿易”向“價值共生”的戰略升級。以往依賴的地理套利模式(中國制造、越南貼牌、歐美銷售)已顯不足,未來應轉向“中國技術賦能+東盟產能協同+全球市場拓展”的新型合作機制,借助區域產業鏈深度整合打造具備抗壓能力的供應鏈體系。對創業者而言,關鍵是把越南建設為中國技術輸出的戰略支點而非中轉站,這就要求企業制定契合國家戰略的發展藍圖(如深化“一帶一路”倡議與RCEP框架的融合效應),從而在中美產業博弈中夯實產業鏈韌性。
日前,中國商務部向國際社會明確表態:第一,希望各國秉持公正立場;第二,堅決反對任何一方為促成交易而損害中方利益的行為。一旦出現此類情況,中方必將采取果斷反制措施,全力維護自身正當權益。如今越南已經有所行動,照此發展,中越之間的進出口貿易預計將會受到一定沖擊。
不過,令越方高層頗感意外的是,就在越南與美方簽約當天,特朗普政府卻出人意料地對中國作出兩處讓步。如此局勢下,越南此舉恐怕要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了。
特朗普近期對中國做出的連續性退讓舉措,具體表現為:
1.美國政府:解除對華某項出口限制。路透社報道指出,美國政府于7月2日致函能源商企業產品合伙公司及能源傳輸公司,通知取消對乙烷出口中國的相關禁令。
2.美國撤銷對全球三大芯片設計軟件供應商的對華出口管制。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7月3日,西門子公司表示,美國商務部已通知全球三大芯片設計軟件供應商——新思科技、楷登電子和西門子,此前要求其在華業務必須取得政府許可的規定現已廢止。(注意,并非意味著完全放開芯片出口,僅限于相關設計軟件層面)。
部分美國媒體如路透社分析認為,特朗普政府近期一系列動作,意在向中國釋放善意信號,為今后中美關系緩和創造有利條件。與此同時,美方顯然也希望借此契機,推動中國在稀土供應問題上放寬限制。過去幾天,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和財政部長貝森特多次公開談及稀土議題,其核心訴求在于:若中國能在該領域作出妥協,美國或將考慮全面解除對中國的各項制裁。
美國在關稅戰中已顯疲態,而越南此時卻與美方簽下不利關稅協議,既傷及自身利益,也可能波及周邊國家。此外,越南應認清特朗普的真實意圖,他從未排斥與中國貿易往來,只是希望美國從中獲得更大收益。一旦越南這個“中間商”被剔除,特朗普或與中國直接擴大貿易合作,屆時越南在東盟的地位與影響力將面臨嚴峻考驗。
在東盟國家中,越南率先與特朗普政府達成協議。若中美貿易關系逐步回暖,越南或因關稅問題首當其沖。但中越是山水相連的鄰邦,長期友好關系不會改變。對于越南的這一選擇,我們深感遺憾與無奈,只能奉勸其三思而后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