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長得太像俊美少年了,足智多謀的丞相他根本駕馭不了!”
94年版《三國演義》總導演王扶林卻頂住壓力堅持啟用他,最終這位演員不負眾望,將角色演繹得淋漓盡致!
當年選角過程中究竟經歷了怎樣的爭議呢?
這位引發熱議的演員到底是誰?
兩個演員的不同人生
當他被正式公布為諸葛亮的扮演者時,輿論瞬間沸騰,質疑與反對聲如潮水般涌向央視。
在大眾眼中,他只是一個面容俊朗的“偶像型演員”,和那個運籌帷幄、才智超群的軍師形象格格不入。
然而,電視劇播出后,這位演員用實力打破了所有偏見。他憑借精湛演技成功塑造了孔明一角,也完成了自身從“小生”到“戲骨”的華麗轉身。
這不僅是演員個人的成功,更體現了導演王扶林過人的眼光與魄力!
94版《三國演義》背后,隱藏著一樁因傲慢而引發換角風波的往事,也折射出整個劇組的精神風貌。
如今的人們或許難以想象,當年這部耗資1.7億的巨制拍攝過程有多艱辛。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這筆資金堪稱天文數字,但要支撐一個84集、橫跨全國多地拍攝三年的龐大項目,每一分錢都得精打細算。
所謂大牌光環在這里并不存在,主角唐國強每集片酬僅為225元,沒錯,就是這么低。
伙食更是出了名的清苦,餐桌上常年難見葷腥,開飯鈴一響,大家爭先恐后搶飯,去晚了連菜湯里都撈不到油星。
奇怪的是,從頭至尾沒人抱怨,反而人人鉚足干勁,生怕拖累團隊進度。
這一切源自于總導演王扶林立下的鐵律:全體演員必須參加歷史課程,聆聽專家解讀三國故事,不得缺席。
凡涉及騎馬或武打場面,一律親自上陣,不準使用替身,他追求的是真實的表演而非明星效應。
在那個物質并不富裕但精神富足的年代,所有人都達成共識:作品高于一切,不是用來換取利益的籌碼。
正是這種近乎信仰般的執著,為后來那場震動圈內的換角事件埋下伏筆。
導演一聲令下成就經典
全劇中最關鍵的角色曹操,王扶林早已鎖定人選——一位頗具知名度的李姓演員,他認為此人眉宇間自帶梟雄氣質,早早就內定下來。
然而該演員似乎將這份信任當作理所當然,態度逐漸變得高傲。
確定出演后,他竟在試鏡環節直接拒絕參與,輕描淡寫地表示:“要么就直接用我,不然別請。”
他自信導演不會臨陣換角,可惜他賭錯了。
王扶林聽聞此事勃然大怒,在他看來這不是自信,而是對整體制作的極大不尊重,是徹頭徹尾的敷衍。
在一個個個把命搭進戲里的劇組中,最容不下的就是這種輕慢的態度。他當場拍板決定:換人!無論誰來說情,絕不更改。
這個決定,讓鮑國安走入觀眾視野。彼時他還在中央戲劇學院任教,接到王扶林電話時既驚訝又激動。
他對三國文化癡迷已久,尤其渴望飾演曹操一角。為了更貼近人物滄桑感,他甚至蓄起胡須,日夜揣摩角色神態。
后來的事眾所周知,鮑國安所詮釋的曹操仿佛從書中走出一般,奸詐、多疑、霸氣又兼具文人風骨,成為后人難以逾越的經典。
他借此角色斬獲飛天獎、金鷹獎雙料榮譽,奠定殿堂級地位;而那位曾拒試戲的演員,則隨著《三國》的錯過迅速淡出公眾視野。
一步之差,命運迥異
這件事成為業內流傳最廣的一則感慨,外界鋪天蓋地的質疑幾乎淹沒了未來的“軍師”
如果說“曹操”的換角風波展現了王扶林不容挑戰的底線,那么“諸葛亮”的誕生則彰顯了他對抗輿論的巨大勇氣。
當王扶林宣布由唐國強飾演諸葛亮時,輿論再度掀起軒然大波,原因無他——當時的唐國強還貼著《小花》中的“奶油小生”標簽。
在觀眾心中,他外形俊朗、氣質儒雅,與那個智慧卓絕、深不可測的蜀漢丞相形象截然不同。
這次選角簡直令人匪夷所思!
投訴信如雪片般飛往中央電視臺,矛頭直指王扶林本人。面對洶涌輿情,王扶林沒有動搖。
他看到的不是演員外在的形象標簽,而是其作為表演者的潛力與不服輸的韌性。他獨自承擔所有壓力,這份信任對唐國強而言重若千鈞。
他閉門不出,潛心研讀《三國演義》原著及各類史料,每一個眼神、每一句臺詞都反復打磨。
他要用實力打破質疑。電視劇播出后,“舌戰群儒”“草船借箭”等經典橋段逐一上演,那個羽扇綸巾、目光如炬的諸葛亮一亮相,瞬間讓所有批評之聲戛然而止。
唐國強不僅演出了孔明的神韻,更實現了自己演藝生涯最重要的一次蛻變。事實證明,王扶林的判斷力果然犀利無比。
王扶林的尺子衡量的是內心
這兩件事內外交織,恰好拼湊出王扶林的性格輪廓。他心里始終有一桿秤,稱量的不是一個演員名氣多大、粉絲多少,而是他是否真正用心投入角色,是否對藝術懷有最基本的敬意。
對于耍架子、擺譜的演員,他毫不留情,哪怕面臨非議也要堅守原則;對于有潛力卻被誤解的演員,他敢于力排眾議,用自己的聲譽為其背書。
這把尺度也深深影響了劇組每一位成員。鮑國安成名之后常掛在嘴邊一句話:“不是我演得多好,而是《三國》本身太精彩。”
后來謝晉執導《鴉片戰爭》,盛邀他出演林則徐,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但他婉言謝絕了。
理由是擔心觀眾剛看完“曹操”,一時難以轉換角色認知,從而影響對民族英雄林則徐的代入體驗。
為了角色的純粹性,他寧愿放棄名利,這種風骨正是王扶林最為欣賞的品質。
《三國演義》的成功如同一顆重磅炸彈投入湖面,徹底改寫了多位演員的命運。
那位錯失曹操一角的李姓演員,因一時傲慢淪為遺憾的注腳。
唐國強則擺脫標簽束縛,迎來事業第二春,成為家喻戶曉的實力派。
飾演劉備的孫彥軍也在名聲鵲起后選擇另一條道路,悄然退出喧囂娛樂圈,投身教育事業,閑暇寄情書畫,活得通透從容。
而王扶林這位全程掌舵者,憑借《紅樓夢》與《三國演義》兩部鴻篇巨制,站穩中國電視劇導演巔峰位置,最終榮獲終身成就獎,實至名歸。
結語
其實每個行業都可以看作是一場選角過程,不論你擁有多少資源,若不懂珍惜,終將被時代浪潮淹沒。
唯一能做的,便是珍視當下每一個機遇,全力以赴做好眼前之事!
時間會給出最好的答案,你怎么看?
信源:抖音--2025年5月23日--三國:謀定天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