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資深印度國防工業消息人士透露,印度雄心勃勃地推動將本土有源相控陣Uttam AESA雷達集成到即將采購的26架”陣風M”艦載戰斗機上,但這一計劃據報道遭遇了重大挫折——該機型制造商法國達索航空對此予以了激烈的抵制。這一進展對印度而言是沉重打擊,其一直希望通過將關鍵國產雷達技術嵌入最新前線戰機,深化“自力更生印度”(Atmanirbhar Bharat)倡議。
多位印度國防工業核心信源指出,印度海軍讓”陣風M”機隊搭載國產Uttam AESA雷達的計劃已被達索航空的強硬立場“凍結”。這家以嚴控敏感源代碼和集成權限著稱的法國制造商據信堅持認為,”陣風M”必須保留RBE2 AESA雷達——這套經過實戰檢驗的系統在全球現役“陣風”機隊中廣受信賴。達索將此決策定位為唯一可行的方案,旨在確保戰機保持最高戰備狀態,同時平衡印度的本土工業目標。
達索航空辯稱,任何為”陣風M”安裝印度本土Uttam AESA雷達的嘗試,都將使該項目面臨巨大的“技術、財務和知識產權挑戰”。問題的核心可歸結為印度長期以來對獲取“陣風”源代碼的挫敗感——這些數字“DNA”控制著新武器和任務系統的集成。據印度國家媒體援引的國防官員稱,盡管印度高層多次施壓,要求獲得集成本土系統的靈活性,但達索航空始終拒絕向印度分享“陣風”的源代碼。
這種抵制呼應了此前圍繞印度推動將本土武器、傳感器和電子戰裝備集成到“陣風”機體而造成的雙方合作摩擦——如今這一矛盾可能影響印度海軍航空兵未來十年的布局。印度海軍訂購的26架”陣風M”多用途戰斗機將主要部署在4.5萬噸級的“維克蘭特”號(INS Vikrant)航母上,這艘印度國產航母是該國打造藍水海軍的核心裝備。“維克蘭特”號于2022年服役,預計在2028至2030年間形成完整的航母打擊群能力,因此”陣風M”的及時交付與集成對印度在印度洋的力量投射至關重要。
該交易總價值據報道達50億美元,不僅包括艦載戰斗機,還涵蓋先進武器包,包括“流星”超視距(BVR)空空導彈和“飛魚”AM39反艦導彈,將顯著擴展印度海軍的海上打擊范圍。國防分析人士認為,這一艦隊現代化舉措明確彰顯了印度在印太地區維持海空優勢的決心,尤其是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PLAN)通過“遼寧”艦和“山東”艦頻繁進入印度洋區域、擴展航母行動的背景下。
相比之下,印度當前的航母航空能力長期受制于米格-29K機隊的可靠性問題——自其在“維克拉瑪蒂亞”號(INS Vikramaditya)上服役以來,便飽受出勤率低下和維護難題困擾。”陣風M”預計將憑借其強化的艦載設計、堅固的著艦鉤系統、為滑躍起飛加固的起落架,以及在航母甲板嚴苛環境下經證實的實戰履歷(在被擊落方面嗎……),徹底彌補這些短板。
“陣風M”標準配置的核心亮點之一是RBE2 AESA雷達,這是一種先進的多模式傳感器,與SPECTRA電子戰套件和安全戰術數據鏈搭配,可在海上戰場實現無縫的網絡中心戰。但印度國防工業長期主張集成Uttam AESA雷達將提供一種國產、靈活且具有潛在出口價值的選項,以減少對外國雷達技術的依賴。
由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下屬電子與雷達發展研究所(LRDE)開發的Uttam AESA,被廣泛譽為印度迄今最先進的機載雷達,設計上可媲美以色列EL/M-2052、俄羅斯Zhuk-AE和瑞典“烏鴉”ES-05等系統。Uttam AESA雷達對戰斗機大小目標的探測距離超過150公里,具備多目標跟蹤能力和強大的電子反制措施——這些都是在密集干擾和敵對電子戰環境中生存的關鍵特性。
該雷達的模塊化架構使其可適配多種平臺,從“光輝”Mk1A、Mk2和未來的先進中型戰斗機(AMCA),到高性能無人作戰飛行器(UCAV),甚至潛在的海事改型。近期報告證實,印度空軍已批準在80多架“光輝”Mk1A戰斗機上集成Uttam AESA,首批裝備該雷達的戰機預計于2025年下線。國防工業內部人士將Uttam的成功視為關鍵試驗平臺,可能為印度雷達技術打開東南亞、非洲和中東的藍海出口市場——這與印度將印度轉型為高端國防硬件凈出口國的目標完全一致。
然而,不能在”陣風M”機隊中嵌入Uttam AESA,暴露了印度在處理由原始設備制造商嚴格控制的高價值外國平臺時,國防自主化的硬門檻。達索航空對源代碼訪問的堅決拒絕,實際上將印度海軍的”陣風M”鎖定在法國雷達、電子戰和武器集成體系中,確保戰機性能的完整性仍由制造商掌控。對印度而言,這意味著其艦載打擊能力在關鍵升級和維護方面將繼續嚴重依賴外部支持——在地區緊張局勢加劇、與巴基斯坦可能出現地緣政治沖突的背景下,這是一個令人不安的前景。
盡管如此,行業專家預計達索仍將履行其簽署的“自力更生印度”倡議,向印度合作伙伴輸送大量技術轉讓、本地培訓和供應鏈工作。除了”陣風M”的波折,Uttam AESA項目仍是印度國防創新的戰略燈塔,DRDO正加倍投入未來改型,為下一代印度戰斗機和監視平臺提供動力。
但分析人士警告,Uttam必須證明其在面對先進電子攻擊、欺騙和網絡威脅時的實戰韌性——隨著電子戰成為現代空戰的決定性層面,這是一個關鍵基準。憑借成熟的國產AESA雷達,印度旨在強化整個殺傷鏈——從空中預警與控制到多域指揮控制——確保未來機型能與預警機、地面站和海軍戰斗群實時共享目標數據。這一能力對印度的兩線戰略態勢尤為重要:既要捍衛寒冷的喜馬拉雅邊境,又要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印度洋區域投射可信的海上力量。
隨著”陣風M”采購計劃邁向2028年的首批交付,問題依然存在:印度推動真正國防自力更生的努力,能否跟上其對高端外國技術的依賴?目前,Uttam AESA的故事既是印度本土雷達發展顯著進步的象征,也是一個警示故事——地緣政治和工業現實仍在塑造其前線作戰能力,但受制于人則是當下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