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防務安全亞洲》7月2日報道,之前,印度從法國追加采購26架陣風M艦載戰斗機,用于部署在維克蘭特號航母上。
這批戰機總價約50億美元,單價超過1.9億美元,包含全套武器系統和保障支持。
根據協議內容,印度將獲得22架單座戰斗型和4架雙座訓練型陣風M,預計在2028年前開始交付。
此舉被視為印度海軍擺脫米格-29K老舊艦載機、升級航母空中力量的重要步驟。
法國方面確實承諾執行50%的本地化投資義務,包括部分零部件在印度生產,但并不代表全盤技術轉讓,核心系統如飛控源碼仍嚴格保密,不在轉讓范圍內。
陣風 M
而印度這邊,希望為這批陣風M戰斗機換裝國產的“烏塔姆”有源相控陣雷達,法國達索航空自然堅決反對。
法國方面拒絕交出戰機源代碼,理由很充分,戰機系統核心涉及飛控、火控、數據鏈等敏感部分,修改后可能造成平臺整體不穩定。
此外,法國指出該雷達系統與陣風M的原生火控邏輯深度耦合,任何改動都會影響武器集成與飛行控制的協調。
再一個則是知識產權問題。
法國擔心一旦源碼外泄,可能被其他國家反向研究,威脅整個陣風用戶體系。
此外,法國還擔心一旦同意印度提出的局部國產化,將打開其他買家也要改裝的先例,損害陣風系統長期統一維護和市場價值。
因此,無論印度方面如何提出技術和安全保障,法國始終不愿松口。
陣風戰機
而且吧,沒有源碼就強行改裝戰機雷達或電子系統,本身也確實存在高風險技術后果,最嚴重的就是墜機。
現代戰機的飛控系統與傳感器、任務計算機高度整合,一旦雷達數據格式、時序或帶寬不匹配,將導致飛行控制誤判,特別是在高機動狀態下可能直接失控。
此外,火控系統依賴雷達提供實時目標參數,如角度、速度和距離,稍有延遲就可能讓導彈發射邏輯紊亂。
還有一種情況是數據總線沖突,印度如果強行接入新雷達,可能會出現內存溢出、航電重啟等問題,這些在空中是致命的。
最重要的是,出了問題后因為沒有源碼,印度將無法調試和修復,只能依賴有限的黑盒數據分析。
這么來看,印度的改裝需求,更像是逼迫達索開放部分源碼,法國方面自然不會允許,畢竟你改完之后摔下來一架,算你的還是算我的?已經被打下來三架了,你再來個非戰斗損失,我這戰機以后還賣不賣了?
印度防長與陣風戰機
歸根結底,印度推動這類半國產化改裝的核心動機,其實是為了緩解戰略層面的技術焦慮。
長期以來,印度軍工體系始終處于整機靠買、部件想改的尷尬位置。
雖然“烏塔姆”雷達技術確實取得進步,但想把它強插進一款高度成熟且源碼封閉的外國戰斗機平臺,本身就不現實。
這種做法不但無法真正實現自主化,反而增加了事故風險和維護難度。
更大的問題是,這種拼接式自研無法帶來體系化的積累。
相比之下,從零打造適配自身系統的戰斗機才是正路。
印度多年來在AMCA項目上投入巨大,但因為進度慢、性能不穩定,就試圖繞道走國產雷達裝進口機的捷徑。
這恰恰是技術不自信的表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