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老房子翻出一堆舊物,突然想起當年它們可都是家里的寶貝。彈棉花的大弓子記得不?
木頭磨盤配尼龍弦,彈完棉花還得繞圈絮。
以前彈一床棉絮得好幾天,現在機器做省事多了,買新被子也方便。
老式木頭柜子專門放剩菜,兩扇小門能擋蒼蠅,那時候沒冰箱全靠它。現在家家戶戶都有冰箱,這種柜子早沒人用了,看著老照片挺懷念。
門鐐鎖是掛門上的鐵鉤子,配長鎖扣才能關嚴實,如今防盜門早代替它。小時候覺得這鎖笨重,現在想想它曾守護著多少人家的安穩時光。
蚊帳鉤子夏天常用,白天用它提蚊帳,晚上放下防蚊子,現在空調房里用不上。以前穿線襪得墊襪墊子,不然腳底容易破,七十年代還能修尼龍襪呢。現在誰還費那事補襪子,買雙新的又便宜又方便,襪墊子早被遺忘了。
高粱秸編的鍋蓋你見過嗎?以前沒鐵鍋蓋就用它,編起來其實挺費勁。村里歇后語“一天倆蓋頂夠訂的”,說的就是編這鍋蓋不容易,現在沒人做了。
捆草的夾子拴根繩子能捆麥子玉米稈,八九十年代背柴火常見,現在換塑料繩了。縫紉機針用錫紙包著,老一輩補衣服全靠它,現在縫紉機都少見了。
風車除雜以前糧站有,把糧食放進去吹能分雜質,后來被電篩子淘汰了。二八大杠自行車前頭的小椅子,以前帶小孩就這么搭,現在電動車普及沒人用了。木頭鞋是沼澤地干活穿的,防陷進去,現在就算有那種地方也穿專業裝備了。
驢子拉磨戴的眼罩,黑布蒙眼防光晃,現在牲口少了,年輕人都不知干啥用。
爺爺是個匠人,會用木頭竹子做家具農具,那時候家里物件大多是他親手做。八仙桌椅、老式衣柜、打谷機、抽水機,鄰居都常來借用這些大家伙。
還有旱煙袋、壓水井、風匣、鞋樣子,每樣都是老一輩的智慧結晶。
老算盤曾是爺爺做生意的幫手,算珠碰撞聲里藏著家庭生計的起落。舊縫紉機“噠噠噠”響,媽媽用它縫補衣服,碎布補丁都是溫暖的回憶。
爺爺的舊軍用水壺,斑駁壺身見證行軍歲月,如今成了家里的傳家寶。這些老物件現在基本沒人用了,有的成古董,有的連照片都難尋。說懷念吧也不感傷,畢竟是過去的工具,時代進步該換就得換。
但它們承載著往昔故事,看到就想起那段樸實卻充實的時光。
我個人覺得,這些老物件就像時光的碎片,拼出了過去的生活圖景。
它們雖退出了生活舞臺,卻在記憶里永遠閃著溫暖的光。
你家還藏著哪些老物件?留言說說那些快被忘記的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