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收拾老房子,在爸的舊木箱底翻出一堆老物件。最上面是個竹編圓蓋子,邊上纏著麻繩,底下還掉了一半草灰。媽媽說這是當年做棉被的老工具,彈棉花師傅離不了。
那鐵鉤子彎彎曲曲像條蛇,用途卻讓大家犯了難。旁邊的木頭磨盤邊角全磨禿嚕了,媽媽說是彈棉花用的。
彈棉花時用這磨盤把棉花碾松散,再彈厚實做出暖和被子。旁邊那個圓蓋子全用高粱稈穿起來,原來是蓋鍋用的。記得奶奶總念叨“一天訂倆蓋頂夠嗆”,編這個得花好幾天。
拿出去問隔壁李叔,他一見鉤子木磨盤就直咂嘴。有個鐵環套著長扣子,李叔說那是門鐐子,和門上鐵環配套。
過去大門都靠這門鐐子防盜,比現在的鎖都難撬。還有個木柜子模樣的東西,李叔說是放剩菜的,防蒼蠅老鼠。
最古怪的是個竹制眼罩,跟驢戴的似的,王大爺說是驢拉磨用。遮住眼睛不讓驢看磨盤轉暈了,過去拉磨全靠這小物件。旁邊還有雙破襪子墊子,薄薄布片縫在襪底,能讓襪子多穿兩年。
八十年代流行尼龍襪,這墊子還能用來補破洞。翻到個鐵夾子像鉗子帶長柄,李叔說叫草束夾,捆莊稼稈用。
農村收莊稼時家家都用它,比手捆不知道快多少。旁邊鐵盒子裝的縫紉機針小得像米粒,媽媽說過去縫衣服全靠它。有個小孩坐的鐵椅子,三角架固定,七十年代騎二八大梁帶娃用。
現在回想,小時候常見有人用這鐵椅子帶孫子,小家伙在中間晃悠。箱底還有個木頭風車,底下漏糧食,李叔說這是篩糧食用的。把沙子石頭吹出去,糧站八幾年才換成電動的,以前全靠它。
還有雙奇形怪狀的木頭鞋,說是下雨天踩著下地,泥巴不沾鞋底。
翻到最后又有個鐵鉤子,彎彎扭扭的,沒人能說清到底是啥。
王大爺說可能是掛蚊帳的,過去老房子蚊子多,晚上必須用。白天把帳子用鉤子掛起來不礙事,現在樓房里早不用愁蚊子了。這一箱子老物件擺一地,老街坊們湊過來都難念全“名字”。
年輕人大多沒見過,老人邊看邊感嘆現在日子好,這些早入博物館了。最后那個鐵環形的東西,大家都說不出用途,說要找村里張爺爺問問。這些老物件雖已過時,卻滿滿都是過去的生活痕跡。
它們曾是家里的“好幫手”,見證了老一輩的生活智慧。
不知你家里是否也有這樣的老物件,是否也藏著難忘的回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