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創業最前線
作者 | 燁楠
編輯 | 閃電
美編 | 邢靜
審核 | 頌文
近年來,Kidult成為社會情緒的顯學表征。
Kidult,是由“Kid”與“Adult”組合演化而成,指生理成年但心理保留顯著孩童特質的群體,表現為對童年文化符號,如卡通、玩具、游戲等事物的強烈偏好,致力于追求簡單快樂的生活方式,并拒絕傳統成人社會的責任與規則束縛。
從玲娜貝兒到Jellycat,再到如今全球爆火的LABUBU,成年人通過毛絨玩具、潮玩IP等方式,寄托自己成年后的童真,以獲得內心的安定感和情緒價值。
LABUBU的全球爆火,也許就是這樣一場,在Kidult文化下人們滿足情緒、尋求認同,直至達成龐大共識的結果。
1、成年人需要童真
或許成年人才是最需要童真的那批人。
從美式英雄漫畫到日本手辦文化,無論時代背景如何變化,在主流社會中,逐漸被體系化的成年人,其實一直都需要這樣一種純粹的童真來寄托內心的信念。
日本失落的一代出現的扭蛋機、Sonny Angel等產品,奠定了盲盒時代的消費文化基礎。再到近幾年,全球性的Kidult文化開始在年輕人中蔓延開來,這也是潮玩市場的一個重要消費背景。
定居寧波的潮玩玩家小雛菊告訴「創業最前線」,她就是從日本多麗夢旗下的Sonny Angel開始入坑的。她說,這也應該是像她這一代潮玩玩家的啟蒙。作為資深玩家,小雛菊也對泡泡瑪特的發展如數家珍:從堅定走向獨家IP之路,到Molly八年前在國內市場上爆火,再到如今,LABUBU成全球頂流——后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在大的時代背景下,這一代主動或被動貼上Kidult標簽的年輕人,通過回溯童真,回到安全的小世界來緩解現實壓力。無論是拆盒帶來的驚喜感,還是毛絨玩具帶來的安定感,本質上都是在用回歸自我、強化主體性的消費選擇來抵抗一種宏大的不確定性。
而LABUBU的形象對Kidult來說有點恰到好處:它露著大大的一排牙齒,“有點甜,又不純甜”,可愛之外,它身上帶著一種自帶調皮的邪惡感,契合了當下的時代情緒,一位消費分析師說道。
潮玩博主大熊是最早入坑LABUBU的那批人。早在2019年LABUBU剛被泡泡瑪特簽下時,他就注意到了。在他眼中,重要的當然不是后來二級市場上LABUBU動輒溢價幾十倍的金融價值,而是LABUBU本身的IP形象帶給他的內心感受。
畢竟在2019年,大眾市場上的LABUBU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新IP,跟當年Molly的火爆比起來,只是一個普通的新形象而已。對于玩偶,大熊更看重的是這個形象本身,以及背后映射的獨特情緒帶給他的感受。
另一個重要原因,則是抽盒與抽中隱藏款帶來的興奮感。
2019年,大熊任職公司的對面商場里開了一家泡泡瑪特。吃完午飯的閑暇時刻,大熊總會路過。總歸要進去看看——在那次閑逛的過程中,大熊一眼就喜歡上了門店中“PUCKY”這個IP,一口氣直接花了兩千多元“端了三盒”(端盒,是圈內用語,指買走某個IP同一系列的一整盒產品),想端走當時門店內能買到的三個全系列PUCKY。回到家,大熊帶著期待慢慢開箱,沒想到就抽中了“人生中第一個隱藏款”,回憶起當時的景象,大熊的語氣中仍然略帶興奮。
不僅如此,玩家們還會給潮玩穿上衣服,變換它們的形象。“娃衣”有些是官方玩偶身上自帶的,更多單娃衣品類,則來自第三方的售賣。常居在泰國的玩家婭妮告訴「創業最前線」,她已經給LABUBU購買過好幾個不同的娃衣。娃衣的售賣價格大多在幾十元不等,“也不便宜”,已經快要趕上LABUBU 3.0本身99元的發售價。但購買、變換娃衣,仍然能夠給婭妮帶來不小的情緒價值,客觀上也給LABUBU帶來更長期的延續玩法和生命周期。
玩家小雛菊則給出了另一種視角下的解讀,即便潮玩和周邊的花費并不小,但是“年輕人雖然不能天天買包,但總歸還可以天天買個玩偶”。這成為年輕人在及時行樂中,一種相對低成本、簡單的消費選擇。
玩家大熊則依靠潮玩與周圍的朋友們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并結識了更多圈內的朋友。
在LABUBU 2.0上市后,大熊前后抽了兩百多盒,想靠自己的手氣,而不通過端盒的方式來抽中隱藏款,卻一直都沒有抽中。他在小紅書上公布了自己的抽盒經歷,一些之前認識的潮玩圈娃友們,最后集資從二手市場上高價買回來該系列的隱藏款,并悄悄送給大熊。在歷時幾個月的抽盒不中后,大熊猛然收到這個驚喜,感動地流下眼淚,覺得“終于圓滿了這個執念”——不僅是因為得到了隱藏款,更重要的是被朋友們溫暖守護的內心。
這也成為一個佐證:在消費過程中,潮玩成了玩家們的社交語言,也成了他們建立友誼的紐帶。
從一開始不被家人理解“潮玩的意義”,到保持自己的興趣、建立自己的潮玩圈層,大熊覺得這是自己被人看見、理解和守望的過程,“覺得自己沒那么孤單了”。
2、海外圈層擴散,全球玩家制造共識
在創新擴散理論中,總會經歷創新者引領,再到追隨者入局的過程。
伴隨著泡泡瑪特的海外擴張之路,在LABUBU引發的這場創新擴散中,消費者從大熊這樣的早期入局玩家,逐漸延伸到了全球性的大眾市場中。
2018年,泡泡瑪特成立海外事業部。這之后的幾年中,泡泡瑪特開始先后在韓日、東南亞等較為成熟的潮玩區域市場通過to B模式、快閃店等進行出海測試,并在之后轉向直營店模式。據財報,2023年,泡泡瑪特的海外收入占比升至16.9%,泡泡瑪特開始持續進行海外戰略的重點布局。
這是一個圈層擴散的過程,不僅關乎品牌端,也關乎市場消費端。
從品牌層面來看,是泡泡瑪特已經驗證過的、成熟的商業玩法給海外市場帶來的初次新鮮感。曾經Molly在國內爆火的故事在海外再次上演,只不過這次頂流變成了LABUBU。
此外,LABUBU這次的海外爆火還擁有著與以往不同的因素:毛絨搪膠和包掛相關的設計更新。這背后是泡泡瑪特內部持續快速學習、更新的設計端能力。
搪膠帶來了面部細節的細微刻畫,毛絨則成為安撫感的來源,婭妮這樣解釋LABUBU搪膠毛絨讓她愛不釋手的設計原因。與此同時,LABUBU毛絨搪膠還做成了當下流行的包掛形式。玩家小雛菊覺得,這在帶來“內心滿足感”的同時,更具備實用性和社交存在感。
包掛形式更給LABUBU在名人出街曝光、品牌調性綁定以及社交網絡出圈等方面帶來了天然的優勢。LABUBU的新形象帶給消費者的不同價值,也成了與以往不同的、在海外爆火的核心因素之一。
從市場端來看,據Euromonitor數據,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三個國家中,13歲至44歲的人口占比均高于40%,年輕人群帶來的消費人口紅利巨大。
玩家婭妮就向「創業最前線」回憶,在明星、名人帶貨之前,LABUBU在泰國的火熱已經開始蔓延。從她在曼谷的幾個門店觀察,每次LABUBU發售,都會造成門店水泄不通的排隊場面。
LABUBU在東南亞市場中的創新擴散,在2023年的名人傳播事件節點后,開始向更廣闊的人群中延伸。
2024年,泰國公主思蕊梵娜瓦瑞、BLACKPINK女團泰國成員Lisa先后成為LABUBU的“野生代言人”,LABUBU的形象在社交媒體上呈“病毒式”傳播,一時風頭無兩。
這種爆火還蔓延到小朋友中間。在曼谷,朋友家的孩子抱著幾個LABUBU對婭妮說:“如果朋友圈中誰還沒有LABUBU,就過時啦!”
而從社會情緒上來說,童年的消逝是全球化的。潮玩本身能夠提供這種情緒價值。玩家婭妮覺得,喜歡潮玩的人本質上是有收藏癖的,需要收藏本身帶來的愉悅感。
在消費者這種“集齊”的收藏心理下,每個人都不滿足于只有一個樣子的玩偶。于是,在從小眾擴散到大眾市場的消費延續、傳遞過程中,LABUBU在發售端的火熱程度居高不下,愈演愈烈。
在2024年全年財報數據中,泡泡瑪特在東南亞市場營收24.0億元,在海外市場占比47.4%,同比增長619.1%。
LABUBU的爆火故事,最終變成了一場在Kidult狂歡下,全球范圍內制造共識的結果。
今年上半年,LABUBU的這場熱潮終究蔓延到了北美。在今年一季度的財報中,北美市場接棒東南亞,成為增速最快的海外區域。北美市場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約13.4億-13.6億元,同比增速高達895%~900%,創下泡泡瑪特全球各區域最高增速紀錄。
這背后,是泡泡瑪特在LABUBU于東南亞爆火的基礎上,持續加速布局其他海外市場的結果。
今年上半年,從蕾哈娜到卡戴珊,北美明星名人紛紛上身LABUBU,將其與名人身份、奢侈品價值以及潮流調性進行綁定,持續進行大眾市場的破圈傳播。之后,大家都從新聞上看到了——無論是美國人、英國人還是印尼人,大家都在門店搶LABUBU的過程中打了起來。
當海外明星、名人家族、博主、路人玩家、黃牛都開始入局,一起上演這場狂歡,便達成了共識效應,這種熱情又傳回了國內。
3、潮汐之間的二級市場
LABUBU在成為全球頂流后,暗礁下則是二級市場的瘋狂。
一邊是LABUBU的火熱,一邊是潮玩的限量性質,LABUBU在二級市場上形成金融價值,與原來69元、99元、199元、499元的發售價格相比,被炒到幾倍甚至幾十倍。
從職業黃牛凌晨霸占機器人商店,到大學生課余倒賣LABUBU,一學期賺取十幾萬元,再到6月10日,一只薄荷色Labubu雕塑在北京永樂春拍中以108萬元成交,創下潮玩拍賣紀錄的新聞……LABUBU在二級市場上的瘋狂景象躍然于眼前。
玩家小雛菊還向「創業最前線」分享了她的搶盒攻略,并且吐槽她曾經從二級市場商家手里買來的假LABUBU,還痛斥監管不力的二級市場平臺。
「創業最前線」發現,出于對品牌與市場良性循環的考慮,泡泡瑪特也快速針對瘋狂的二級市場做出了相應舉動。
近期,泡泡瑪特在全渠道補貨了大量LABUBU,這與「創業最前線」的市場觀察得到相互印證。據這些玩家觀察,粉絲群大量的補貨消息印證了官方正在不斷為LABUBU產品提高補貨頻率和數量。更多喜愛LABUBU的普通玩家,也能更大概率能夠從官方渠道買到原價的商品。
并且,在官方小程序里LABUBU 3.0的商品頁面上,發貨日期變成了七月、八月甚至九月,同時也暫停了線下門店取貨渠道:據稱,這是黃牛最為聚集的取貨方式。相關玩家評論,泡泡瑪特這一系列的舉措,也是旨在降低二級市場的瘋狂價格,并打擊黃牛囤積居奇,拉長黃牛的周轉期。相應地,這些措施也在二級市場產生了效果,黃牛群里傳出了“趕緊拋售”的風聲;多款漲勢很高的隱藏款LABUBU價格,也從最高點逐漸回落了幾倍。
最終,前段時間,當各路玩家們一起在全球制造出這場LABUBU的共識頂峰時,泡泡瑪特的股價飛速升高至歷史最高點283.4港元,創下上市以來的歷史新高。
當然,隨后又在品牌調控與二級市場反應中,緩緩地理性回落。截至此時,泡泡瑪特股價為266港元——這仍舊比2021年初,泡泡瑪特港股上市兩個月后的歷史高點107.6港元,多出了整整2.5倍。
這場全球性的LABUBU狂歡,其實映射了當下普遍的社會情緒:成年人太需要一個情緒的落點與出口。當原子化社會成為現實,傳統主流敘事在年輕人的生活中也不再有效且有吸引力,Kidult們希望在潮玩身上找到自身內心成熟與童真之間的平衡點。回歸圈層,在興趣之中找到身份認同。在內心層面,取悅自己靈魂深處的那個小孩。
而從品牌視角來看,市場仍然是那個玄妙的存在。單個IP現象級的火熱,包括其具體時間點、火爆程度,當然不是泡泡瑪特內部能夠精準預測的結果。更多的是契合社會情緒下,市場與二級市場從業者、大眾消費者全體情緒的反映,以及合力下的結果。
但長期堅持的策略性潮玩商業模式,并不斷與時代同頻共振,才是推動泡泡瑪特能持續策劃出頭部IP的核心,也是市場仍然看好“泡泡瑪特模式”的原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