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脆桃還是軟桃?有人偏好脆桃清甜爽脆的口感;有人偏愛軟桃咬一口桃汁就順著嘴角往下淌的甜蜜;也有人站在中間的墻上,誰甜就往誰靠。那么問題來了,脆桃和軟桃,到底是怎么回事?
桃子的后熟
硬度和甜度的變化
首先我們要弄明白,桃,為什么會由脆變軟。
從被樹上摘下的那刻起,大部分桃都會在乙烯的催促下,走上一條馬不停蹄的消亡之路——這個過程也被稱為后熟。
原本堅挺的桃細胞,隨著細胞壁的破裂,果皮中纖維素、果膠的水解,逐漸變得柔軟。
和硬度同時發生變化的還有甜度,桃肉中的淀粉等物質會隨著后熟過程轉化為可溶性糖,這時候的桃軟度適宜甜度最高,是最佳賞味期。但隨著細胞們繼續一刻不歇地呼吸作用,就會出現影響風味的褐變、霉變。
為了方便運輸,果園采摘時都會挑選尚未進入最佳狀態的桃,讓它們維持一定的硬度,這樣才不至于在路上就壞掉。所以通常我們買到的桃,都需要稍微放一放才比較好吃。
但是有小部分桃,不管怎么放都不會再變軟變甜,這又是咋回事呢?這就涉及果肉質地的知識點了。
不同果肉質地
溶質、不溶質、硬質
根據果肉質地不同,桃通常可以分為溶質、不溶質、硬質三大類。
1
溶質桃(軟桃)
現在國內大部分都是溶質型桃,在成熟過程中會快速軟化,成熟后甘甜多汁,也就是大家平時說的“軟桃”。
溶質桃還可以進一步細分為軟溶質桃和硬溶質桃,區別在于初始硬度不同,溶質化進程的時間也不同,但最后都會變得柔軟香甜。
原產于奉化的玉露水蜜桃,就是妥妥的軟溶質桃,成熟到極致時,一戳果皮,甜蜜的桃汁就要流淌出來。除此之外,還有雨花露,剛摘下時是爽脆的,但稍微后熟兩天就會變得十分軟糯。
硬溶質型桃的典型是白鳳桃、錦繡桃、湖景蜜露、霞暉6號、霞暉8號。
它們硬得稍久一些,在運輸、售賣時都能保持脆硬,這時候吃就是好吃的脆桃。但買回家之后放一放,它們又能變身軟桃,讓軟桃愛好者爽到。這種可以從硬放到軟,而且軟硬都好吃的硬溶質桃可以說是市面上最受歡迎的一大類,盡管大部分人吃的時候都不知道……
2
硬質桃(脆桃)
1967年,硬質桃才首次被人們所認識,而1970年北京林果所選育的“京玉”是最早人工選育出來的硬質桃品種。
硬質桃成熟后質地也非常脆,硬度高,可以長期儲存而不發生軟化,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脆桃”。現在,京玉依然是市面上能夠買到的硬肉桃品種,除此之外還有秦王、霞脆、中油15號、中油18號、中油20號、鶯歌桃等等。
硬肉桃,可以說是對于“脆”的極致追求,但在香氣和甜度上就稍遜一籌了。幾乎所有的硬肉桃,都沒有水蜜桃的香氣,而且有時還會遇到硬而不甜的問題。
而且,脆桃放軟了,也不能變成好吃的軟桃,而只是一個不好吃甚至壞掉的爛桃子。
3
不溶質桃
除了軟桃和脆桃,其實還有一種不溶質桃。
這類桃在成熟的過程中,可以保持較高硬度,僅僅是稍微變軟,而且也不會有溶質化過程。吃起來果肉有韌性和彈性,甚至會有微微橡皮質感。用來做罐頭的比較多,鮮食比較少見。
不溶質桃和硬質桃雖然都不軟,但還是有區別的:硬質桃不軟化是因為成熟果實幾乎不釋放乙烯,而不溶質桃不軟是因為缺少一種酶。
桃子的顏色
白肉、黃肉、紅肉
說完軟硬之爭,其實桃還有另一個分類體系——顏色。
根據果肉顏色,桃可以分為白肉桃、黃肉桃和紅肉桃。白肉桃是最主要的鮮食品種;黃肉桃傳統以罐頭為主,近年也出現了不少大火的鮮食品種;紅肉桃則多為地方品種,屬于是地域限定。
出現這些顏色的區別,主要在于花青素、類胡蘿卜素、花色苷、葉綠素、類黃酮等物質綜合含量的差別。當然,也受到栽培過程中水肥、陽光等的影響。
那么顏色會影響到味道嗎?
一定程度上,是的。看看黃肉桃和紅肉桃有多受歡迎就知道了。
黃肉桃中的胡蘿卜素、類胡蘿卜素等會帶來獨特香濃的風味,此外,不同肉色桃的酚類物質等的含量也有很明顯區別,而這才是影響風味的關鍵。
而大部分研究都認為,紅肉桃和黃肉桃在酚類豐富度和含量上,都要明顯優于白肉桃,這或許就是近年來我們吃到的基本都是有色桃的原因。
此外,對于風味也有巨大貢獻的酯類物質,含量差別則與果肉顏色沒太大關系,而是與果肉質地聯系更加緊密。
大部分軟桃中的內酯芳香物質,無論種類還是含量都很優秀,而脆桃在造就脆硬口感的同時也丟失了制造芳香物質的本領。所以軟桃聞著有濃郁的桃味兒,而脆桃沒有,這并不是你的錯覺。
但無論果肉顏色還是質地,與風味的關聯都不是絕對的,一個品種的桃好不好吃,還是要看育種時如何組合它的各種特性。
桃不同體系下的特點非常多,除了我們提到的肉質、肉色,其實還有果形、核的形態,桃毛的多少以及早熟晚熟、甜酸風味等等特性。它們基本上由不同的基因所控制,彼此之間也可能存在一些連鎖反應。
所以有時就會有一種感覺——似乎蟠桃都挺甜的,這背后可能就是基因連鎖反應的結果。
有賴于桃形狀的多樣化,它的育種方向可以說也是非常多樣化了,現在市面上的桃品種也是一年一茬,多得記不住。
比如近幾年特別流行的黃肉桃,就有黃毛桃、黃油桃、黃蟠桃、黃油蟠桃……不同形狀組合來組合去,多到讓消費者頭暈眼花。
說來說去,其實靠顏色和果形分辨一個桃好不好吃是比較難的,比當年孟德爾豌豆還要難,最好的方法或許是……嘗嘗再買。
(科普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