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果攤拿起攤主遞來的試吃葡萄,咬下去的瞬間,濃郁的甜蜜在舌尖綻放;切開一個西瓜,紅瓤黑籽間流淌著沁人心脾的甜汁。近年來,水果的甜度似乎越來越高,不少人開始心生疑慮:這些水果甜得超乎尋常,是不是偷偷用了甜味劑?一時間,“水果打甜蜜素”的傳聞甚囂塵上,今天,我們就來抽絲剝繭,探尋水果甜度背后的真相。
甜蜜素風波:謠言如何發酵?
“甜蜜素”這個詞,最初進入大眾視野,是因為一些不良商家在加工食品中違規超量使用,引發食品安全事件。漸漸地,這個概念被轉嫁到水果身上。有人聲稱看到果農拿著注射器給水果打針,也有人發現水果表皮殘留白色粉末,便篤定是甜蜜素的“罪證”。這些未經證實的言論,通過短視頻、朋友圈等社交平臺迅速傳播,讓不少消費者對香甜水果望而卻步。
甜蜜素,究竟是什么?
甜蜜素,化學名稱為環己基氨基磺酸鈉,作為人工合成甜味劑的一員,它的甜度達到了蔗糖的30—40倍,而成本卻相對低廉。正因如此,在食品工業領域,甜蜜素成為飲料、罐頭、糕點等食品加工時增添甜味的常用選擇。不過,我國有著嚴格的食品安全標準,明確規定生鮮水果禁止使用甜蜜素,一旦違規,將面臨嚴厲處罰。
給水果 “打甜蜜素”,真的可行嗎?
網絡上流傳的“水果注射甜蜜素”說法,從科學和現實角度分析,漏洞百出。從操作層面來講,若想通過注射讓整顆水果變甜,需要全方位多次注射,不僅耗時耗力,而且注射留下的針眼會成為細菌、霉菌的絕佳入侵通道,水果很快就會腐爛變質,這對果農和商販來說,是賠本又費力的買賣,根本不具備可行性。
再從甜蜜素的化學性質來看,它是水溶性的,幾乎不溶于有機溶劑,而水果表皮有一層致密的蠟質層,就像天然的“防護盾”,甜蜜素很難穿透這層屏障進入水果內部。即便在水果表面噴灑甜蜜素,也只能附著在表皮,無法滲透到果肉中增加甜度,還會破壞水果的品相,影響銷售。
水果越來越甜,原因究竟何在?
既然甜蜜素并非水果變甜的“幕后推手”,那水果甜度不斷提升的秘密究竟是什么?這背后,是農業科技的飛速發展與種植技術的持續創新在發揮作用。
品種選育:隨著農業科技的日新月異,育種專家們如同 “基因魔術師”,在實驗室與果園間穿梭。他們走遍世界各地,收集高甜果樹種質資源,對這些珍貴資源進行細致的保存、鑒定與創制。通過芽變選種,從偶然出現的優良變異個體中篩選出高甜品種;運用雜交育種,將不同品種的優良性狀結合,培育出甜度更高的后代;借助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精準定位與甜度相關的基因,加速育種進程。
以西瓜為例,曾經市場上普通西瓜的甜度普遍在12%(含糖量)左右,如今日本培育的西瓜新品種金色羅皇,憑借先進的育種技術,甜度最高可達20%,一口下去,甜蜜如同蜜糖般在口中化開。普通李子甜度一般在10%以下,而我國新推廣的李子新品種蜂糖李,經過多年選育,甜度最高可達22%,咬上一口,濃郁的甜味中還帶著獨特的香氣,令人回味無窮。
栽培技術優化:除了品種改良,種植者在栽培技術上也下足了功夫。科學建園時,充分考慮土壤、氣候、光照等因素,為果樹生長創造最佳環境;土壤改良通過增施有機肥、調節酸堿度等方式,提升土壤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配方施肥根據果樹不同生長階段的需求,精準提供氮、磷、鉀等營養元素,讓果樹“吃得好,長得壯”。
精準灌溉技術采用滴灌、微噴灌等方式,按需供水,既節約用水,又能促進果樹根系生長。疏花疏果保證留存果實有足夠的營養積累,個頭更大、甜度更高。合理修剪果樹,不僅能改善樹冠內的通風透光條件,讓每一片葉子都能充分接受陽光,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糖分,還能調整樹勢,減少病蟲害發生。鋪設反光膜能巧妙地將陽光反射到果樹下部和內膛,讓原本照不到陽光的果實也能充分著色、積累糖分。在一些地區,果農還會采用設施保護,如搭建溫室大棚,調節溫度和濕度,為水果生長營造適宜的小氣候,進一步提升水果品質和甜度。
科學測量:在農業領域,水果的甜度并非靠主觀感受,而是有著科學的測量方式。通常使用折射儀來測定水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這個數值常被近似看作水果的含糖量,單位為 °Bx(波美度)。一般來說,蘋果的甜度在12—16°Bx,橙子在10—14°Bx ,而甜度較高的哈密瓜能達到15—18°Bx。通過這些精確的測量數據,我們能更直觀地了解水果的甜度水平,也能感受到農業科技為水果品質提升帶來的改變。
如何辨別水果是否天然甜?
看外觀 自然成熟的水果,顏色過渡自然,不會出現大面積的色塊堆積。例如蘋果,向陽面顏色較深,背陰面顏色較淺,表皮還會有一些果點;桃子表面的絨毛分布均勻,顏色從淺粉到深紅自然漸變。如果水果顏色過于鮮艷、均勻,沒有自然的色差,或者表皮光滑得像打蠟一樣,幾乎看不到任何生長痕跡,那就要提高警惕,很可能存在問題。
聞香氣 天然成熟的水果會散發清新、淡雅且持久的果香。湊近聞一聞成熟的芒果,能聞到濃郁又自然的熱帶水果香氣;熟透的香蕉,香味沁人心脾。反之,若水果香氣濃郁刺鼻,甚至帶著一股化學味道,就很可能是經過人工處理,并非自然成熟。
嘗味道自然成熟的水果,甜味柔和、自然,口感豐富有層次。比如葡萄,入口先是清甜,隨后甜味逐漸濃郁,還能品嘗到淡淡的果酸,回味悠長。如果水果入口瞬間就甜得發膩,甜味單一,沒有其他風味,甚至后味還帶有苦澀感,那就要小心,可能存在添加甜味劑的情況。
水果變甜,是現代農業科技與種植智慧共同譜寫的甜蜜篇章,并非甜味劑作祟。下次挑選水果時,不妨運用這些小技巧,大膽享受大自然與農業科技共同饋贈的甜蜜果實。要是你還有其他關于水果的疑問,或是發現有趣的水果品種,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一起探討!
來源:中國食品報官方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