贗品
一只忽上忽下的鷹
一會兒往左盤旋
一會兒向右俯瞰,
在亂云飛渡中
剪去愁云
我剛想,高聲贊美雄鷹
近了,才驀然發(fā)現(xiàn)
這只不過,是一只
嚴重模仿鷹的風(fēng)箏
走夜路時
月亮懸在冷空
懶懶跟隨我的腳步
復(fù)制我的動作
只有在焦急等待
一列晚點的火車時
從眼前呼嘯而過
的列車,每一次
才開始對我實施
新的折磨
霜降
必定有一個秋天的我
再次跑進冬的圍柵
越來越短促的大地
身陷白色的包圍
大雁提前南下
股票還在抽筋
該謝的花兒,都在
朋友圈謝了
至于大面積降溫
我也沒收到任何官宣
比較靠譜的消息,是
一個鄰國對外
派出了援兵
疫情時
不能言說的話
被口罩封住
如今嘴都裸在外
看到世界又亂成一鍋粥
東邊還未打完西邊打
竟有些管不住自己的嘴
忍不想罵一句
這操蛋的人間
作者:沈順萬,筆名沈默、彬潔,在公開刊物發(fā)過若干作品并入選多種選本,出過幾本集子,偶有獲獎,其余不詳。
居家隔離后
我從南北方向的茶山路回來
樓道拐角處的門底 一陣風(fēng)
吹起去年冬季的塵土
一只失色的兒童口罩 慵懶地
打了個哈欠
整個上午 噠噠的破碎機聲里
我握著獨根蘿新長出的蔓葉
促膝長談
哪年的淚雨滂沱 哪年的風(fēng)月花鳥
早遺忘于千里鶯啼
哪夜的綠肥紅瘦 哪夜的雪如梨花
早淹沒于萬家闌珊
那么多年的掙扎,早散化于遇見你時
一瞬間的故作鎮(zhèn)定
無數(shù)次站在陽臺窗前,你的風(fēng)景
再也不會與我有關(guān)
斑駁的午后
除了杯酒盞茶
又有什么能讓我如此低垂
除了十里春風(fēng)
什么也安撫不了我
燃指為香
我朝故鄉(xiāng)的方向磕了三個響頭
關(guān)于你的春天
起風(fēng)了
松柏蒼翠的衣角 掩不住紅腫的淚眼
拉著修長的柳枝 年幼的冬青
緊緊簇擁著芽色的挽聯(lián)
悲慟的笛聲,獵獵的國旗
我感觸到母親深切的心跳
肅立的人群,靜默的廣場
我諦聽到烈士的錚錚誓言
也許你吹哨后毅然與病魔同歸于盡
也許為堅守防控,你已無暇黑夜白天
也許疲憊變形的臉頰 豐盈了你年輕的樣子
也許你僅留下一張冰冷的殯葬證明,只為心中的志愿
李文亮 孫士貞 夏思思 何輝 柳帆……
渺渺青煙 來不及記清你的容顏
我會永遠銘記啊 銘記著——
關(guān)于你的這個春天
解封之后
那條曾經(jīng)日日趟過的小徑
猶如一把藏在春天腰際的刀
我已竭盡全力
為了喚醒紅葉石楠的記憶
可我依然清晰記得
經(jīng)歷了76天后的那個子夜
你紅腫欲穿的淚眼
穿過一條櫻花看護的街
在一家超市新開張的書架上
我買了一本厚厚的日記簿
并不想寫下任何一個字
只想在某年某月 一個凜冽的寒冬
散作飄雪
而后,荊楚大地的每一場雨
甚至都與我的日記有關(guān)
作者:房甲青,男,筆名亦歌亦哭,教師,山東臨沂人。出版詩集《有一種心情》。代表作《有一種心情》、《該不該告訴你》、《巢》等。代表詩句:“生命里總有些清淺的記憶/一塵不染”等。
精神病院
順從
是生存的唯一技能
不能抗拒
更不能說自己
沒病
這是被捆綁在床上
每天大把
大把的
強行灌藥
灌出的經(jīng)驗
出院后
感覺
真的瘋了
卻再也進不了那扇大門
徘徊在高墻外
常常懷念著
鋼筋窗戶下
邊曬太陽
邊吹牛
那愜意而短暫的日子
三月(外一首)
一幅黃金的
油菜花
鑲了框
掛在書房里
是家人
從遠方寄來
讓我看看
故鄉(xiāng)的春色
幾天過去了
沒法靜下心來
仔細端詳一遍
倒是它
每天默默地
注視著
我忙碌的身影
又見槐花
初識槐花
是上學(xué)那會
在一本詩集里
有位身患絕癥的女詩人
寫了首
《又見槐花》
凄美悲愴
好多年了
詩已記不全
更是忘了詩人的名字
前兩天
在網(wǎng)上搜索一翻
有好多寫槐花的詩
卻沒有
我找的那首
容器
入行那天
師傅就對他說
干公交的
要有個大肚子
年輕時
眼里容不得沙子
肚子不大胃口卻很好
常頂撞領(lǐng)導(dǎo)和乘客吵架
好果子吃多了
就只好忍
打掉門牙腌肚里
受委屈
也只能晚上一個人流淚
忍著 忍著
慢慢就習(xí)慣了
盡管得了胃病
每天仍微笑著從后視鏡里
望著花白的頭發(fā)
一點一點地
消化著城市的黃昏
作者簡介:張占云,上世紀六十年代生于寧夏東部山區(qū),現(xiàn)居甘肅省蘭州市,一個流落于城市的牧羊人,詩歌愛好者!
盲人女孩手中的花朵
曠野歸來。盲人女孩手中捧著野花
她輕輕的嗅
花香里嗅出陽光。陽光里
嗅出整個春天
風(fēng),告訴她:花兒會飛,蝶兒一樣
輕輕的風(fēng),薄如蟬翼的夢
女孩說:“花蕊里有琴聲”
那天籟之音——嗡嗡的蜂鳴
她與不見處看見,我與看見處迷失
我流下眼淚,她看見晶瑩
女孩吹起的蒲公英
是大地、天空、靈魂的眼睛
一盞燈
黑夜,捧著一盞燈
村莊
蹲在大雪紛飛里
歸鄉(xiāng)的人
把一行腳印,留在
歸途……
柴門打開
狗吠,迎出寂靜的曠野
一盞燈,是收留的淚水
有娘守著的灶臺
就沒有凍死的蛐蛐兒
作者:丁敬顯,筆名:水箬野客,男,河南范縣人,農(nóng)民,退伍軍人,中共黨員。讀睡詩社軍旅詩人,喜歡詩歌,偶有發(fā)表。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尋找光明。讀睡詩社創(chuàng)辦于2015年11月16日,詩社以“為草根詩人發(fā)聲”為使命,以弘揚“詩歌精神”為宗旨,即詩的真善美追求、詩的藝術(shù)創(chuàng)新、詩的精神愉悅,詩對生存生命的揭示。現(xiàn)已出版詩友合著詩集《讀睡詩選之春暖花開》《讀睡詩選之草長鶯飛》。詩友們筆耕不輟,詩社砥礪前行,不斷推陳出新,推薦優(yōu)秀詩作,出品優(yōu)質(zhì)詩集,朗誦優(yōu)秀作品,以多種形式推薦詩人作品,讓更多人讀優(yōu)秀作品,體味詩歌文化,我們正在行進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