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多位市民發帖稱,吃完在Butterful & Creamorous黃油與面包(下稱“B&C”)廣州店購買的面包后出現腹瀉嘔吐、乏力頭暈、肌肉酸痛、發高燒等癥狀,有顧客診斷出細菌性感染急性腸胃炎。7月3日,新快報記者實地走訪看到,該店上午閉店停業,中午又重新開門迎客,開業不久后就有數十名消費者排隊購買,看來食安事件對其生意影響不大。
7月3日恢復營業后,B&C門店前顧客排起了長隊。
排隊“人龍”與“黃牛”同在
7月3日,廣州一早就掛起了黃色高溫預警。下午2時許,新快報記者在B&C門店看到,雖然食品安全事件持續發酵且正值工作日上班時間,但門店前仍排起長龍。在排隊“人龍”旁,一名自備小板凳坐在門店入口邊的紅衣男子一直對著排隊人群高聲吆喝,“10元進店不用排隊”“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我們的人”。
對于疑似門店產品引發多人腹瀉一事,B&C廣州店一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疑似涉事產品已經下架,也配合監管部門送檢,檢測結果沒有問題。”對于“黃牛”問題,他表示:“該做的措施都做了,我們一直提醒顧客不要從‘黃牛’處購買產品,但我們沒有執法權,也不能趕他們走”。
這并不是B&C首次陷入食安風波。去年5月,湖北武漢一名消費者在B&C購買的面包中發現小石子,市監局的投訴調解書顯示,B&C原路退回57元,并補償100元面包,另補償500元現金。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黃油與面包”商家累計73宗投訴,投訴有反映“吃出頭發”“產品發霉”等。
國內首店曾慘淡收場
據了解,B&C2016年在韓國首爾開出首店,主打法式烘焙。2020年,該品牌首次進入中國,第一家店選在深圳皇庭廣場,結果慘淡收場。
天眼查App顯示,2021年,B&C品牌方發生股權變更,由千紅餐飲管理(深圳)有限公司改名上海巴特弗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實控人李俊榮持股90%。隨后B&C在上海新天地開出旗艦店,品牌調性從“高端法式烘焙”改為“輕奢體驗型烘焙”,主打“高顏值、強社交屬性”,以黑金色調、熒光綠包裝一炮而紅,成為知名排隊網紅烘焙店。
今年5月底,B&C廣州首店落戶天環廣場,一度引爆排隊潮,曾因“數百人暴雨之下撐傘等候”的場面登上同城熱搜,當時網友就吐槽“這面包是非買不可嗎”?
不過,多名曾進店消費的顧客反映體驗不佳,“排隊秩序混亂 ”“店內非常擁擠”“很多面包敞開式擺放,進店的人都不戴口罩一直擺拍,感覺很不衛生”,也有人反映遇到“面包刺客”,“標價不清晰,明明牌子上寫著23元,結果埋單一個39元、一個49元”……
B&C的火熱引來了黃牛,網上不少消費者反映,“B&C廣州首店黃牛泛濫,當眾宣傳加價就能直接買,不用排長隊”“黃牛買來大量面包,放在地上場現加價買,食品安全完全不顧了嗎”,還有網友將“黃油與面包”調侃為“黃牛與面包”。
負面輿情消耗品牌信譽
有業內人士表示,網紅屬性的核心競爭力讓B&C即使面臨負面新聞,也能維持一定熱度,但負面輿情持續爆發會對品牌信譽產生持續消耗。近日,北京、天津、南京均有網友發帖稱“黃油與面包已經不用排隊了”“昔日排隊王如今空蕩蕩”。
數據顯示,烘焙行業的業務周期性正在縮短。美團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0月,面包烘焙行業共關停門店8.2萬家,新開7.5萬家,關停率高達25%。烘焙門店的平均存續周期僅為32個月,其中約58%的門店在開業兩年內倒閉,而能持續運營超過四年的門店占比僅為24%。
前些年,已有一波烘焙品牌如LadyM、克莉絲汀、虎頭局等,因為產品創新不足、過度依賴網紅營銷、運營成本過高等原因大幅縮窄業務,甚至破產清算。
采寫:新快報記者 陸妍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