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伊朗算是徹底撕破臉了,伊朗什葉派一領袖針對特朗普下達“追殺令”,要求全球信徒執行,瞬間引發國際社會高度關注。這一驚人消息,讓原本就緊張的美伊關系,變得更加劍拔弩張。
伊朗有個威望極高的宗教大佬,98歲的阿亞圖拉納賽爾?馬卡雷姆?設拉齊,做出了一個能影響很多人的宗教決定。沒想到這次裁決點名的竟是特朗普和內塔尼亞胡,在伊斯蘭教法里他倆被判定為 “穆哈里布”,直接翻譯就是 “與真主為敵的家伙”。
按伊朗宗教法,犯這種事兒的人可能面臨死刑、剁手剁腳、釘十字架或者被趕走,刑罰都特別狠。
這個追殺令對全球穆斯林信眾都有約束力,甚至在政府不介入的情況下,信眾可以自行處理,意思就是,任何一個信仰虔誠、心中有怒火的信徒,哪怕是在餐廳端盤子或是送外賣,只要有機會,都能被認為“行正義之事”。
怪不得特朗普和內塔尼亞胡這么“害怕”,據說特朗普的隨行車隊都翻倍增加了,安保措施更上一級,而內塔尼亞胡更是采購了一個上百萬美元的防彈衣,將自己包在里面,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會被什葉派信徒給“暗殺”了。
導致這一情況,完全是特朗普和內塔尼亞胡欺人太甚,在伊以持續12天的激烈沖突中,特朗普公開暗示可能對哈梅內伊采取暗殺行動,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隨后披露美以聯合刺殺計劃,包括使用無人機襲擊和網絡暗殺手段。這些言論踩中了什葉派信仰最敏感神經,領袖都被你們威脅了,人家信徒們能咽下這口氣嗎?
想看懂這場暗戰,你得先認識一個詞:法特瓦(Fatwa)。可能很多人都不懂這個詞的含金量,但在伊斯蘭世界,這詞的分量重如泰山。它不是法律條文,更像是一份精神指令,由德高望重的宗教學者發布,直接寫入信徒的大腦。
一旦發出,對虔誠的信徒而言,那就是天命。它的執行,不靠警察,不靠法庭。最經典的例子,莫過于作家薩爾曼·魯西迪的遭遇。
1989年,伊朗精神領袖霍梅尼一道法特瓦,指控他的小說“褻瀆神明”。一份跨國追殺令就此生效,沒有期限,不問地點。
魯西迪在西方特工的重重保護下,像幽靈一樣躲藏了三十多年。但那道敕令就像一個休眠的電腦病毒,靜靜潛伏,等待一個激活的瞬間。
2022年的紐約。一名男子沖上演講臺,揮刀刺向魯西迪,嘴里高喊著霍梅尼的名字。他甚至可能沒讀過那本書,他只是在執行一個跨越了三十年的神圣任務。魯西迪的鮮血,淋漓盡致地展示了法特瓦的恐怖:它是一個可以休眠數十年,卻終將兌現的“信仰追殺程序”。
而這一次,輪到了特朗普和內塔尼亞胡。他們被貼上的標簽,比“褻瀆者”更致命——“穆哈里卜”。
這是一個在伊斯蘭教義里分量極重的詞,意思是“與真主為敵的人”。通常,這個罪名只留給武裝叛亂或恐怖分子。但這次的判決,創造性地將“言語威脅”也算了進去。一旦被扣上這頂帽子,在伊朗宗教法中,死刑是唯一出路。
更可怕的是,教令授權任何一個穆斯林,都可以“代行神罰”,無需等待官方指令。這無異于將屠刀,遞到了每一個憤怒的信徒手中。
特朗普和內塔尼亞胡,到底說了什么,才捅了這么大的馬蜂窩,先說特朗普。他那張大嘴,從來都是惹禍的根源。他在社交媒體上輕蔑地寫道:“哈梅內伊算老幾?一個穿袍子的政客,我隨時能搞定他。”
這話在美國人聽來,不過是典型的“特朗普式吹牛”,見怪不怪。但在伊朗,在數億什葉派信徒的耳朵里,這就是驚雷。他們的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不僅是國家元首,更是“真主在人間的影子”,是精神世界的支柱。你嘲諷他,就像往信仰的圣井里吐痰。這不是冒犯,是宣戰。
內塔尼亞胡則更具戲劇性。他沒公開叫囂,而是在一次以色列高層的閉門會議里,情緒激動地吼了一句:“是時候砍掉那條毒蛇的頭了!”
這句內部狠話,本不該傳出去。但伊朗的情報部門,截獲了它。伊朗媒體隨即引爆輿論,將這句話直接解讀為“刺殺最高領袖的陰謀”。
一句公開羞辱,一句暗中密謀。兩盆滾油,同時潑向了信仰的烈火。事情的性質,從政治摩擦,瞬間升級為必須用血來清洗的宗教仇恨。而這種仇恨的清算方式,不依賴航母和導彈,而是靠一群看不見的執行者。
這才是法特瓦最可怕的地方:它是一場去中心化的報復。執行者不是士兵,而是你身邊的任何一個普通人。他可能是餐廳里給你端盤子的服務生,是送外賣的快遞小哥,甚至是校園里與你擦肩而過的留學生。
只要他足夠虔誠,足夠憤怒,任何一個能接近目標的機會,都可能讓他覺得,自己是在替天行道。這種行為換來的不是金錢,而是“殉道者”的桂冠和直升天堂的門票。精神上的無上榮耀,將一個潛在的刺客,催化成了信仰的狂戰士。
這種看不見的威脅,早已不是中東的“土特產”,它的觸角已悄然伸向西方。德國警方曾逮捕三名年輕人,他們身上沒有武器,手機里卻存著特朗普海湖莊園的地下通道結構圖,這種情報顯然不是谷歌能搜到的。
芝加哥圖書館的監控里,一名中東裔學生被拍到,反復用激光筆標記特朗普車隊日常經過的路線。更荒誕的一幕發生在巴黎。一名負責修復教堂的工人,工具箱里藏著一份打印的法特瓦原文,旁邊還夾著特朗普女兒婚禮的賓客名單。他們互不相識,語言不通,卻像被同一根無形的線牽引,目標出奇地一致:完成神圣的任務。
在伊朗本土,這場追殺甚至被賦予了某種儀式感和娛樂性。宗教學院的課堂上,這份法特瓦被印成教材。學生們討論的不是該不該殺,而是用哪種方式殺,他們甚至在練習“斬首”和“釘死”的波斯語發音。
圣城庫姆的博物館里,當年霍梅尼簽署魯西迪追殺令的那支金筆,被供奉在展柜里。旁邊,一個空位已經預留出來,標簽上寫著:“設拉齊簽署特朗普裁決筆,待展”。
這哪里是復仇,這分明是一種集體儀式的期待。狂熱甚至蔓延到了街頭巷尾。印著特朗普頭像的飛鏢靶,成了德黑蘭市場里的熱銷品。巴基斯坦的宗教商店,趕印出成千上萬本“追殺令”宣傳冊,寄往歐美各國。
德黑蘭的出租車電臺里,循環播放著一首新民謠,歌名叫《獻給新目標》。歌詞里充滿了只有本地人能懂的暗號和嘲諷,聽眾們心照不宣。一場針對個人的追殺,就這樣在社會層面,演變成了一場全民參與的黑色狂歡。
對于特朗普和內塔尼亞胡而言,這意味著什么?這意味著,從今往后,每一扇窗,每一個街角,都可能藏著一個“執行天命”的眼神。無論是在私人派對上,還是在自家后院,他們都將活在無處不在的瞄準鏡之下。
總統的任期會結束,政治的博弈有終局,但這份來自信仰的判決,沒有終點。一旦被標記為“與真主為敵者”,你面對的就不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龐大的信仰世界。這道陰影,將追隨他們一生,甚至在他們死后,狂熱的信徒仍會試圖“清算”他們的家族和遺產。
這是一種全新的戰爭形態,沒有敵軍,只有敵人。沒有戰線,只有戰場。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不會有停戰協議,因為它的戰場,在人心里。
中時新聞網——伊朗宗教領袖下令追殺特朗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