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短72小時內,泰國連續更換三位總理,這場政治地震暴露出內部尖銳的矛盾,更讓鄰國柬埔寨趁機在外交博弈中占據主動。
8月23日至25日,佩通坦突然宣布辭職后,素里亞接任代總理。但令人意外的是,這位新總理的任期僅維持了24小時——8月24日晚,素里亞就在內閣改組中被替換,由前國防部長普坦接棒。
"這是我見過最瘋狂的政治周。"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政治學教授頌猜表示,"三位總理在三天內輪番登場,這種速度在泰國現代政治史上絕無僅有。"
素里亞在交接儀式上表現得異常平靜。當被問及"一日總理"的感受時,這位政壇老將避而不談個人感受,僅強調"確保權力平穩過渡是當前首要任務"。根據程序,新內閣向泰王宣誓就職后,素里亞將正式簽署政令移交權力。
按照泰國憲法規定,第一副總理普坦本應直接接替佩通坦。但正面臨濫用職權指控,法律程序迫使他暫時無法繼任。
政治分析人士指出,這次內閣改組實為精心設計的"曲線救國":普坦先卸任第一副總理和國防部長職務,轉任內政部長,待法律障礙消除后再通過特殊程序接掌總理大權。
隨著普坦出任代總理,副防長納塔蓬接任國防部長,軍隊在權力結構中的影響力明顯增強。泰國國立法政大學研究員阿努頌警告:"這標志著軍方重新掌控關鍵職位,文官政府可能再次淪為配角。"
泰國政局的持續動蕩給了鄰國可乘之機。柬埔寨首相洪瑪奈8月25日的發言直戳泰國痛處,他公開表示柬埔寨只愿與泰國"真正的掌權者"談判邊境問題。
"在開放邊境議題上,柬埔寨從未出現內部分歧。"洪瑪奈在記者會上意味深長地說,"但泰國方面似乎連誰有決策權都不明確。"這番言論被解讀為對泰國軍政矛盾的精準打擊。
事實上,洪瑪奈的發言揭示了殘酷的現實:泰國致柬要求開放邊境的官方函件,竟遭到本國國防部否認,軍方稱需要"內部討論",更有媒體直指文件涉嫌偽造。
盡管他信家族通過為泰黨重新掌權,但軍方仍能借助王室和憲法法院等傳統權力支柱制衡文官政府。
"泰國政治就像一場永無止境的拔河比賽。"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斯托雷斯指出,"一邊是代表農村和新興商業利益的政治集團,另一邊是掌控軍隊和官僚體系的傳統精英,雙方誰都無法徹底壓倒對方。"
這種結構性矛盾導致泰國陷入"民主-政變-再民主"的惡性循環。自1932年建立君主立憲制以來,泰國已發生19次成功政變和13次未遂政變,堪稱全球政變最頻繁的國家。
泰國商會大學最新數據顯示,持續的政治不確定性已導致外國直接投資環比下降23%,泰銖匯率跌至十個月新低。
"投資者最害怕不確定性。"曼谷某外資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維拉蓬表示,"三天換三個總理,這種局面會讓任何理性投資者三思而行。"
旅游業也遭受重創。作為占GDP20%的支柱產業,泰國旅游業剛走出疫情陰影,又遭遇政治危機。普吉島酒店協會報告稱,8月下旬預訂取消率驟增40%,主要來自中國和歐洲市場。
"問題的根源在于權力制衡機制的缺失。"泰國著名憲法學者巴溫指出,"我們需要建立真正獨立的司法體系,改革選舉制度,將軍隊置于文官控制之下。"
但改革之路布滿荊棘。既得利益集團的阻撓、傳統政治文化的慣性、以及社會階層的深刻分裂,都使得泰國民主化進程舉步維艱。正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內閣官員所言:"在泰國,改變游戲規則的人往往最先出局。"
區域國家正密切關注事態發展。東盟秘書處已表示"相信泰國能妥善處理內部事務",但私下擔憂政治危機可能影響東盟一體化進程。美國國務院則呼吁"通過民主程序解決分歧",被解讀為對文官政府的暗中支持。
中國作為泰國最大貿易伙伴,表態相對謹慎。外交部發言人僅表示"相信泰國人民有智慧維護穩定",但分析人士注意到中資企業已暫緩幾個大型基建項目的簽約儀式。
隨著普坦接管政權,泰國進入又一個充滿變數的政治周期。這位代總理面臨的挑戰包括:彌合軍政分歧、恢復經濟信心、應對鄰國外交壓力。而最大的懸念或許是——他能否打破"短命總理"的魔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