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奚偉;通訊員:黃紅波 張忱 羅樂;圖片:杜雅康 范震霆)盛夏時節(7月2日),武漢市青山區八吉府街后山村山邊灣,一派生機盎然。村中現代化智慧大棚內,京香玉、京艷和京焰晶——三個純“國產化”葡萄新品種首次掛果。或紫或綠的果實宛如串串寶石,珠圓玉潤,晶瑩剔透,輕咬一口,酸甜汁液四溢,令人回味無窮。這幅豐收圖景,正是山邊灣從昔日默默無聞的小村灣,蝶變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點、農文旅融合熱土的生動寫照。
“國產化”葡萄新品種京香玉首次掛果/武漢城管 圖
武漢市青山區八吉府街后山村山邊灣全景/武漢城管 圖
區位與機遇:山水之間蘊藏潛力
山邊灣,地處武鄂高速與四環線交匯要沖,煙波浩渺的嚴西湖三面環抱,背倚植被繁茂的王家山。這里不僅是自然資源稟賦之地,更因是國防大學原政委趙可銘上將的故土而擁有獨特的紅色文化底蘊。2021年9月,山邊灣被確定為湖北省美麗鄉村示范點,建設大幕正式拉開。2023年6月,“山邊灣?鄉野生活”農文旅綜合體項目動工,目前已投入運營。在基礎設施完善、人居環境美化與農文旅項目引進的共同驅動下,一幅新時代的和美鄉村畫卷在此徐徐鋪展。
將軍書屋/武漢城管 圖
“硬裝”升級:宜居宜業筑根基
驅車沿林間蜿蜒村道穿行,后山村村委會右轉,經過涵洞,豁然開朗。平整的柏油路兩側綠意蔥蘢,一塊臥石上,“山邊灣——趙可銘題”七個大字蒼勁有力,宣告目的地已至。曾經的露天旱廁林立、房屋破舊、道路狹窄的景象已成歷史。
趙可銘題字臥石/武漢城管 圖
“廁所革命”與治污同步: 改造始于“廁所革命”。走進村民家中,敞亮衛生間內,洗手池、花灑、熱水器、馬桶一應俱全。“廁所大了,干凈多了,空氣都變好了!”村民的喜悅溢于言表。八吉府街道將污水管網建設與“廁所革命”一體推進,新建污水收集管網和集中處理設備,實現家家戶戶污水集中收集處理,變廢為寶用于灌溉,徹底告別污水直排。廁所改造初期,36戶村民主動拆除自家旱廁。如今,村灣內70余座露天旱廁已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潔凈的戶廁和3座現代化公廁。
改造前旱廁/武漢城管 圖
改造后公廁/武漢城管 圖
智能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武漢城管 圖
房屋修繕見鄉愁: 房屋改造堅持“三生融合”。改造前期,工作專班深入摸排、勘探,建立“一戶一檔”。改造保留了傳統民居特色,外立面選用真石漆刷新,破損門窗統一更換為鋁合金中式仿古門窗。著眼鄉村旅游長遠發展,部分民居外立面增添了吸引眼球的墻體彩繪。村灣道路全面拓寬刷黑,黃土路變身柏油路,路燈點亮夜晚,村容村貌煥發“新顏”。
外立面墻體彩繪/武漢城管 圖
村路夜間照明/武漢城管 圖
“軟裝”美化:景致如畫悅身心
基礎設施“硬裝”到位,景觀綠化與環境衛生的“軟裝”美化也隨之跟進。
增綠添彩構畫卷: 依托靠山臨湖、植被茂盛的自然基底,山邊灣增種了竹子、矮木和季節性景觀植物,形成立體綠化層次,打造“四季有看點”的多彩鄉村。環形步道兩側及公共建筑周邊花果木點綴,裸土覆綠,見縫插綠,逢隙種花,真正實現了“村在景中建,人在景中居”的和諧圖景。
山邊灣一角/武漢城管 圖
環衛精細保長效: 環境衛生聚焦清掃保潔與垃圾分類。武漢青城城運公司嚴格對標旅游景區標準,每日不低于三次清運生活垃圾、沖洗路面。后山村設置公益性崗位,聘請多名本村村民擔任保潔員,負責主要道路、公廁和公共區域的清潔,既守護家園又促進就業。村口矗立的智能化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屋格外醒目,設有四類投放窗口,圖文指引清晰,自動開閉,旁設洗手池,便捷衛生。村灣內四分類垃圾桶分布合理,生活垃圾通過“村收集、街轉運、區處理”模式實現日產日清、無害化處理。
“里子”涵養:文明鄉風促和諧
美麗鄉村,既要“面子”靚,更要“里子”實。環境改善與鄉風文明需互促互進。
村民自治凝共識: 后山村黨支部、村委會及村務監督委員會等自治機構完善,“一約四會”機制健全。村規民約定期宣講,引導文明鄉風養成。針對年輕人白天務工實際,創新“山邊夜話”夜間協商議事機制,傾聽民意,凝聚共識。
長效機制固成果: 八吉府街道以“山邊夜話”為載體,健全清掃保潔、宣傳教育、積分激勵等長效機制。區城管局定期組織清潔家園活動,調度專業力量進村灣,聯合街道干部群眾開展拉網式大掃除,持續提升環境水平。街道組建宣傳隊伍,通過科普宣講、有獎問答等形式深入宣傳環保與垃圾分類,激發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熱情,“人人參與、共建共享”的氛圍日益濃厚。
山邊灣
產業賦能:農文旅融合興鄉村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美麗鄉村建設為產業興旺鋪路,“山邊灣?鄉野生活”農文旅項目落地生根,由金美科林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與后山村聯合打造,分三期推進。
沉浸體驗引客來: 一期已建成30畝現代化智慧大棚、50畝油葵花海、20畝家庭農田。項目開發出蔬果采摘、休閑垂釣、劃船采蓮、露營燒烤、特色民宿與食堂、油葵花海觀光、將軍書屋、家庭田園出租、真人CS、農產品自加工等豐富多樣的沉浸式體驗項目。
民宿樂園/武漢城管 圖
劃船采蓮/武漢城管 圖
民俗手工/武漢城管 圖
科技農業添亮點: 智慧大棚不僅是湖北省環境重點實驗室的豇豆育種試驗田,也是智慧農械機器人研發推廣基地。棚內種植著“青山三寶”之一的后山香蓮以及中科院植物所實驗品種——京香玉、京艷、京焰晶葡萄等優質農產品。
現代化智慧大棚/武漢城管 圖
中科院京香玉培育基地/武漢城管 圖
富民強村見實效: 項目自2024年國慶節運營以來,已接待游客5萬人次,帶動村民用工2000人次,新增村灣就業崗位40余個,激發村民自主創業8戶,顯著提升了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白墻紅瓦,林下人家,鄉村和諧,安居樂業。“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好愿景,在山邊灣正一步步成為現實。青山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和美山邊灣是青山區武鄂高速沿線環境綜合整治的精彩縮影。青山區在這條武漢“東大門”的交通動脈沿線,因地制宜開展荒坡建果園、裸地覆綠、荒地復耕、修建護坡、景觀造型、打造特色村灣等系列行動,并注重生態品質整體提升,讓綜合整治的成果切實轉化為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強勁動力。
“東大門”交通動脈沿線旁的山邊灣
山邊灣的蝶變,奏響了一曲基礎設施完善、環境美化提升、產業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動人樂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