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類以“國學”、傳統文化等為噱頭的短視頻層出不窮。視頻里正襟危坐的大師看似參透命理,懂天道輪回,實則是些毫無資質,毫無傳統文化底蘊的“偽專家”。不僅如此,短視頻博主還將用戶引流至私域直播,誘導用戶購買價格高昂產品或線上課程。市場監管總局和中國消費者協會7月2日聯合發布消費提示,防范私域直播間誘導老年人購買藥品保健品。
國學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不法分子卻打著國學的“高大上”旗號,利用公眾對國學的興趣,為“養生產品”“玄學課程”“法事”“迷信用品”營銷做包裝,甚至為了引流,將國學異化為迷信思想。
我國網絡安全法規定,任何個人和組織使用網絡應當遵守憲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危害網絡安全,不得利用網絡從事編造、傳播虛假信息擾亂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我國廣告法規定,廣告不得含虛假的內容,不得欺騙和誤導消費者。此類違規營銷的短視頻假借中華文化之名,實則鼓吹虛無主義,不僅有辱傳統文化形象,容易造成誤讀,同時也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公平交易權等合法權益,甚至涉嫌欺詐。
整治此類借國學進行迷信營銷的短視頻,保護公民生命財產安全,刻不容緩。監管部門必須加大對惡意營銷引流的賬號查處力度,通過加強日常巡查、開展專項整治等手段,持續凈化市場環境。平臺要對虛假宣傳保持“零容忍”的態度,加強算法的識別和篩查能力,不能給“玄學”、迷信內容引流。相關直播服務商,不能因為是獨立平臺就放松監管,要守土有責,對于含有迷信營銷等違規內容,及時予以封禁或處罰。
老年群體長期居家,容易沉迷短視頻。由于軟件操作能力弱,他們很難獨立找到算法個性化推薦的“退出鍵”。長此以往,平臺算法同質化推送,漸漸將老年人困在“玄學”博主的圈錢套路里。因此,平臺推送機制也應該考慮其科學性和平衡性,對于中老年群體用戶,平臺可多推薦反詐、科學養生等高質量內容進行平衡,幫助其走出“繭房”。
其實,“偽國學大師”“養生專家”的話術之所以奏效,一定程度上源于中老年群體識騙防騙能力弱,也與子女情感關懷匱乏有關。在多個案例中,所謂的大師偽裝為“看透人性”的情感專家、心靈療愈者,對現實生活中遭遇坎坷、家庭矛盾無法開解的中老年人進行情感支持。中老年人心理防線被瓦解,進而非理性購買其營銷產品。由此,子女應該更加注重情感關懷,關注父母的醫療、健康需求及心理問題,及時開導,同時也要幫助老年人做好社交軟件的“防沉迷”。
國學是傳統文化的瑰寶,不該淪為無良博主自我包裝的“羊皮”。只有各方協力,才能共同守好老年人的“養老錢”。
【來源:檢察日報正義網 作者:何慧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