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獎作品正式亮相
人工智能浪潮奔涌,視聽藝術煥發新章。7月3日,在第三屆北京網絡視聽藝術大會“精微致遠,‘劇’享精彩——微短劇高質量發展主題研討”分論壇上,揭曉了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網絡微短劇、微電影大賽的10部獲獎作品。大賽由國家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北京市廣電局指導,北京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承辦。
大賽自啟動以來,得到行業內各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機構及個人創作者廣泛關注和參與,征集到大量構思新穎、技術精湛、藝術表現力強的參賽作品。北京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組織業內專家,對符合要求的申報作品進行了初評,共征集92部作品,經過嚴格復評及終評,最終推選出10部優秀AIGC作品。
本次大賽的獲獎作品題材豐富,主題鮮明,展現出蓬勃的創作活力與嶄新的時代氣質。 其中,既有運用十余種前沿AI技術、再現4000年前輝煌文明的《三星堆:未來啟示錄》第一季縱目人冢,也有展現文物修復師匠心傳承的《了不起的歲歲鴨小姐》;既有串聯歷史脈絡的《追光》,也有謳歌抗美援朝戰士英勇無畏的《下碣隅里東山上》。同時,《再見,馬琳》《青花記憶》《草原紀元:科爾沁篇》等作品,以鮮明的主題和青春洋溢的能量,共同彰顯了本次獲獎作品的多元魅力與時代風采。現予以公布。
北京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潘全心表示,此次頒獎既是對過往耕耘的總結與優秀成果的表彰,也是行業發展的新起點。協會將持續為優秀創作者提供資源賦能、評優推薦等全方位支持,助力創作行穩致遠。
此次大賽獲獎作品的集中發布,是本屆北京網絡視聽藝術大會備受期待的亮點之一。AIGC技術的爆發式發展,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塑內容創作生態。北京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舉辦此次全國性大賽,不僅是為了發掘優秀作品,更是為了搭建一個引領行業風向、促進技術交流、規范創作實踐、探索未來路徑的高規格平臺。獲獎的10部作品,是技術賦能藝術的先鋒探索,是“科技+文藝”融合創新的生動樣本,充分展現了AIGC技術在激發創意、提升效率、拓展表達邊界上的巨大潛力,為網絡視聽行業的智能化升級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參考。
北京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作為首都網絡視聽行業的重要行業組織,始終致力于推動行業健康繁榮發展,積極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在內容建設、行業自律、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國際交流等方面持續發力。舉辦“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網絡微短劇、微電影大賽”是協會前瞻布局、引領業態創新的重要舉措,未來還將舉辦更多行業活動,激發創作者的創意和熱情,推動網絡視聽行業向上向新發展。
責任編輯:孫妍(EN10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