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俄羅斯的最大強援已經到位,俄軍在前線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戰果。而另一邊,想做歐洲扛把子的英國也有意直接跟俄羅斯開戰。
俄軍大勝背后的強援
要說俄羅斯這次能在哈爾科夫打開新局面,還真得感謝背后那個“大金主”。最近朝鮮那邊傳來消息,金正恩準備再派3萬兵力支援俄羅斯。這可不是小數目,要知道俄烏沖突打到現在,雙方都拼得筋疲力盡,尤其是烏克蘭,全靠西方軍援吊著一口氣。
朝鮮這3萬人一到,俄軍在頓巴斯方向的兵力缺口就能補上,甚至能騰出更多精銳去啃哈爾科夫這塊硬骨頭。 其實朝鮮和俄羅斯的合作早有苗頭。去年年底,就有衛星照片拍到朝鮮向俄羅斯運送炮彈,今年年初更是傳出朝鮮軍工代表團訪問莫斯科的消息。這次直接派兵,算是把臺面徹底掀開了。
朝鮮這么做,一方面是想在國際舞臺上刷存在感,畢竟被制裁這么多年,急需找個突破口;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報復美國——當年朝鮮戰爭的時候,美國可是沒少在半島折騰,現在借著俄烏沖突出出氣,何樂而不為? 再看俄軍在哈爾科夫的戰果。米洛韋村雖然不大,但戰略位置極其關鍵。
這個村子位于俄烏邊界線上,俄軍從2022年開始就一直想突破這一帶,可烏軍防守得死死的。現在拿下米洛韋,俄軍就像在烏克蘭東北部插了一把刀,既能威脅哈爾科夫市的側翼,又能為后續進攻頓巴斯地區打開通道。更重要的是,這標志著俄軍自2024年秋季攻勢以來,首次在北線取得重大突破,士氣大振。
英國的野心與玩火自焚
這邊俄軍勢頭正猛,那邊英國卻坐不住了。國防大臣約翰·希利7月2日在議會公開表示,英國軍隊已經做好準備,隨時可以在北約框架內對俄羅斯開火。這話乍一聽挺唬人,可稍微琢磨一下就知道,英國這是在給自己加戲。
首先,北約的第五條規定確實說成員國遭受攻擊時,其他國家要共同防御,但前提是“遭到武裝攻擊”。現在俄羅斯根本沒碰北約領土,英國想參戰,除非烏克蘭加入北約,或者俄羅斯主動攻擊北約國家。可烏克蘭現在連候選國資格都沒有,俄羅斯更不可能主動挑釁北約——畢竟核大國之間的直接沖突,后果誰都擔不起。
英國的軍事實力早就今非昔比。冷戰時期,英國還能維持全球部署,現在連航母都得借美國的F - 35艦載機。希利自己也承認,英國軍隊的戰備狀態存在風險。說白了,英國就是想通過這種激進言論,在歐洲刷存在感,順便轉移國內經濟危機的注意力。
更搞笑的是,英國一邊喊著要對俄開火,一邊又在愛沙尼亞部署了1000名士兵,說是要和當地軍隊搞聯合防御。1000人能干啥?俄軍一個機械化旅就能把他們包餃子。這種“雷聲大雨點小”的操作,連北約內部都看不下去了。德國防長私下里就跟媒體說,英國這是在給北約“挖坑”,萬一真把俄羅斯惹急了,整個歐洲都得跟著遭殃。
特朗普的態度與局勢走向
就在英俄隔空互懟的時候,特朗普跟普京的通話成了關鍵變量。7月3日,兩人聊了近一個小時,結果特朗普出來就說“沒任何進展”。這話可把歐洲各國的心涼透了——本來還指望美國能從中斡旋,沒想到特朗普直接來了個“冷處理”。 其實特朗普的態度早有端倪。他上臺后一直主張“美國優先”,對烏克蘭的援助向來不積極。這次通話里,他雖然提到了“盡早結束沖突”,但絕口不提增加軍援的事兒。
更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總統助理烏沙科夫特意強調,雙方沒討論美國停止對烏武器供應的問題。這說明特朗普可能在打“太極”,既不想得罪國內的反戰派,又不想徹底撕破臉。這種曖昧態度對烏克蘭來說可不是好事。要是美國真的減少軍援,烏克蘭的反攻計劃很可能破產。
現在烏軍在頓涅茨克和扎波羅熱方向已經陷入僵局,全靠西方的“海馬斯”火箭炮和F - 16戰機撐著。一旦斷供,烏軍的防線隨時可能崩潰。 再看俄羅斯這邊,有了朝鮮的支持,底氣更足了。俄國防部已經開始在米洛韋村附近修建防御工事,擺明了要把這里變成長期據點。要是俄軍能把哈爾科夫州的邊境線連成一片,就能建立起一個寬達50公里的“安全緩沖區”,徹底解除烏軍對俄羅斯本土的威脅。
現在的局勢就像走鋼絲,稍有不慎就會引發連鎖反應。英國的挑釁、特朗普的搖擺、朝鮮的介入,把俄烏沖突推向了更危險的境地。不過有一點很清楚:真正的贏家永遠是那些能在亂局中保持清醒的國家。俄羅斯這次也嘗到了“強援”的甜頭。而英國這種玩火的行為,最終只會讓自己在歐洲越來越孤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