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發生在高校內部的“黑客行動”正撕開學術公平的脆弱面紗。
網傳相關公告。圖源:揚子晚報
7月3日,西交利物浦大學一則關于開除三名學生的公告在官網短暫出現又消失,卻已在網絡掀起風暴。公告直指三名學生非法侵入學校信息系統獲取保密試卷,甚至將試卷作為“商品”出售謀利。盡管校方迅速撤下公告,但內部郵件早已如野火般傳開——真相,終究捂不住了。
技術犯罪入侵象牙塔,保密試卷淪為“商品”
根據網傳公告截圖,被開除的學生并非普通作弊,而是利用技術手段實施系統性犯罪:非法入侵學校信息系統這一行為,已遠超傳統作弊范疇,直指破壞計算機系統安全的違法紅線。更令人心驚的是,保密試卷被轉化為牟利工具,學術的神圣性在金錢交易前徹底崩塌。當黑客技術與商業利益在校園勾結,教育公平的基石正被侵蝕。
校方回應自相矛盾,警方介入引猜測
面對輿論壓力,西交利物浦大學教務人員向記者確認了開除事實,但公告的“閃現”與刪除卻暴露了校方危機處理的混亂——既想以儆效尤,又試圖控制輿情,反而引發更大質疑。更關鍵的是,屬地永安橋派出所已介入核查。當一樁校園紀律處分升級至警方調查層面,背后是否隱藏著更嚴重的違法行為?公眾期待警方揭開謎底。
“黑客學生”頻現,教育誠信防線告急
西交利物浦事件并非孤例。近年來,從篡改教務系統成績到入侵招生數據庫,技術能力被濫用的“黑客學生”屢見報端。當技術素養未能與道德教育同步,高智商犯罪低齡化已成教育痛點。更值得警醒的是,試卷泄題已形成灰色產業鏈:從源頭竊取到層層分銷,“知識特權”被明碼標價,寒窗苦讀的學子淪為商業作弊的最大受害者。
當保密試卷成為“商品”,當校園黑客悄然滋生——我們憤怒的不僅是作弊,更是對知識尊嚴的踐踏。 西交利物浦的“刪除鍵”按不掉公眾對教育公平的追問:技術倫理課程是否該成為大學必修課?舞弊產業鏈的“上家”是否也該被深挖嚴懲?
#學術誠信 #教育公平 #西交利物浦 #黑客學生 #大學生作弊
(注:本文基于揚子晚報/紫牛新聞報道及校方回應撰寫,呼吁理性探討教育體系中的技術倫理建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