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環(huán)球網(wǎng)消息,2025年6月24日,特朗普在個人社交平臺發(fā)出的一則帖子,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激起全球石油市場的漣漪。他宣稱:“中國現(xiàn)在可以繼續(xù)從伊朗購買石油”——就在幾小時前,他剛宣布以色列與伊朗達成停火協(xié)議。美國官員們面面相覷,彭博社直白點出:財政部與國務院官員“措手不及”。
這與年初以來的強硬立場形成鮮明反差。1月上任伊始,特朗普就對伊朗重拾“極限施壓”戰(zhàn)略。財政部長貝森特2月明確放話,要將伊朗石油出口壓縮至“不足當前水平的10%”。美國不僅制裁了數(shù)百艘運輸伊朗石油的油輪,上月更對中國實體發(fā)出嚴厲警告:必須立刻停止購買伊朗石油或石化產品,否則將面臨二級制裁。
石油(資料圖)
這突如其來的“松綁”背后暗藏何種玄機?西伯特首席投資官馬克·馬利克敏銳察覺其中微妙——特朗普此舉可能是在向中國和伊朗“釋放善意”,為后續(xù)復雜的多邊談判鋪路。前中情局官員、拉皮丹能源集團CEO莫德爾則點出關鍵:“執(zhí)法松懈”的表象下,制裁很可能仍是美伊核談判桌上的重要籌碼。白宮高級官員的緊急澄清更印證了這份謹慎:總統(tǒng)意在強調“霍爾木茲海峽航行安全”,中國該買的是美國石油。
然而石油供給的棋局上,中國早已布下關鍵一子。就在特朗普發(fā)帖前一個月,2025年5月19日,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面對鏡頭鄭重承諾:中方要求將對華石油年供應量增加250萬噸,“俄方愿意予以保障”。為支撐這一目標,俄政府5月初已將輸華西部管線的年供應上限從1000萬噸提升至1250萬噸,并延長合同至2034年。技術方案已在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緊鑼密鼓制定中。
特朗普(資料圖)
俄羅斯的承諾并非臨時起意。早在4月12日美國對華加征“對等關稅”陰影籠罩之際,俄外交部副部長魯?shù)强埔亚逦蠢粘鰬?zhàn)略支點:“中國需要多少石油,我們就準備提供多少。”這份宣言超越了簡單貿易邏輯,在地緣博弈加劇的背景下,能源紐帶為中俄關系注入一劑強心針。
面對特朗普飄忽的信號與俄羅斯堅定的輸油管線,中國外交部的回應始終如一。發(fā)言人郭嘉昆在6月25日記者會上的表態(tài)簡潔而有力:中國的能源政策將“根據(jù)自身國家利益”推進。這并非外交辭令,而是對大國能源安全核心邏輯的精準闡述——當美國政策隨政治季風搖擺,俄羅斯的輸油管道卻在地圖上鑿開確定性的動脈。
特朗普(資料圖)
特朗普的社交帖子終將被時間沖淡,但能源供需的基本面卻指向更清晰的未來:在權力博弈的喧囂之外,決定石油流向的根本砝碼仍是穩(wěn)定供應與市場需求的雙向契合。正如俄羅斯管道中奔涌的原油,國家的能源動脈需要的是可靠的地緣支撐,而非飄忽的推特示好。
世界能源的棋盤上,當一方在推特上涂抹模糊的承諾,另一方已默默鋪設通往未來的管道。在石油與地緣的交匯點上,中國選擇將能源安全的鑰匙握在自己手中——這或許才是特朗普那條推文引發(fā)的漣漪之下,真正奔涌的深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