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7月3日報道,天文學家近日證實,一個來自星際空間的天體3I/ATLAS已經進入太陽系,預計它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從火星附近掠過,最終飛出太陽系。這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第三個進入太陽系的星際天體。
當地時間1日,位于智利里奧烏爾塔多、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資助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最后預警系統(ATLAS)望遠鏡首次報告發現一顆來自星際空間的彗星,它來自人馬座方向,最初被標記為物體A11pl3Z,現已被正式命名為3I/ATLAS和C/2025 N1。
NASA稱,研究人員隨即查閱了全球三臺ATLAS望遠鏡和加利福尼亞州帕洛瑪山天文臺茲威基瞬變觀測設施的檔案,追溯到6月14日的觀測數據。對彗星運動軌跡的計算表明,這顆天體來自太陽系以外。
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近地天體研究中心主任保羅·喬達斯(Paul Chodas)表示:“當我們追溯它的軌跡,我們發現它顯然起源于太陽系之外。它肯定來自另一個恒星系統,并且可能已在星際空間中飛行了數百萬年,直到它偶然造訪我們的太陽系。”
意大利虛擬望遠鏡項目捕捉到的3I/ATLAS圖像 虛擬望遠鏡項目網站
目前,天文學家對3I/ATLAS知之甚少,還在研究它的體積和物理特性。意大利虛擬望遠鏡項目創始人、天體物理學家詹盧卡·馬西(Gianluca Masi)表示,天文學家估計其直徑約為20公里,但由于數據有限,計算結果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從當前的觀測信息來看,3I/ATLAS顯示出彗星活動的跡象,它似乎像彗星一樣正在失去質量。彗星由冰、塵埃和巖石組成,運行到接近太陽時,它們會受熱并釋放出氣體和塵埃,從而形成彗尾。
美國維拉諾瓦大學助理教授、天文學家泰迪·卡雷塔(Teddy Kareta)表示,尚不清楚3I/ATLAS具體釋放出什么物質,也不清楚其彗尾形成的過程。
3I/ATLAS正在以每秒超過60公里的速度穿過太陽系,它現在距離太陽約4.5個天文單位(6.7億公里),預計將在今年10月30日左右到達距離太陽約1.4個天文單位(2.1億公里)的近日點。NASA稱,該天體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它與地球的距離將保持在2.4億公里以上。
不過,預計3I/ATLAS將在今年10月初掠過火星,兩者間距離最近約為3000萬公里。從天文學角度來看,這是一次距離相對較近的飛掠。
卡雷塔指出,由于這顆天體的飛行速度過快,它不太可能被太陽引力捕獲。
天文學家計算出的3I/ATLAS運行軌跡 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
“被太陽束縛的天體——我們太陽系的居民——都會沿著圍繞太陽的軌道運行,最終回到同一點,”卡雷塔說,“地球的軌道接近圓形,冥王星的軌道是拉長的橢圓形,許多彗星的偏心率非常大——它們的軌道是又長又窄的橢圓形。但這個物體穿過太陽系的路徑幾乎是一條直線。”
這是迄今為止人類第三次發現進入太陽系的星際物體。在此之前,天文學家觀測到的“星際訪客”只有2017年的1I/2017 U1奧陌陌(Oumuamua)和2019年的2I/鮑里索夫(2I/Borisov)。不過,期刊《自然》網站指出,人類實際上可能還遺漏了不少星際天體。
對星際天體的研究有助于天文學家了解太陽系以外的星球及其形成方式,卡雷塔表示:“我們希望盡可能測量這些天體的一切特征,從而與我們附近的彗星和小行星進行比較。對這些迷人的天體的研究能幫助我們取得進展,這就是為什么行星天文學家如此興奮地想要了解它們。”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