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夜色籠罩下的德黑蘭廣場,火光映照著人群哀傷的面龐。人們手持蠟燭,低聲祈禱,仿佛在向天空傾訴著未盡的誓言。
就在這一靜謐的氣氛中,一句鏗鏘有力的警告劃破長空——“若敵人再犯,毀滅性回應必將降臨!”這不是一句普通的言語,而是伊朗武裝部隊總參謀長穆薩維發出的雷霆之聲,也是一國在傷痛中爆發出的怒吼。危機的根源,早已埋下伏筆。
2024年10月,以色列悍然對伊朗境內重要軍事目標發動打擊,企圖通過精準空襲摧毀伊朗戰略設施。這一舉動不僅造成大量人員傷亡,還引發了伊朗國內的強烈憤怒。
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在公開講話中明確表示,國家主權和安全不容侵犯,任何對伊朗領土的攻擊都將遭到毫不留情的還擊。
他的話語,堅定而有力,仿佛為這個古老文明注入了新的血性。這一輪伊以沖突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美西方國家長期干預中東事務的又一縮影。
伊朗議會議長卡利巴夫一針見血地指出:“以色列完全依賴美西方國家的支持,如果沒有他們的庇護,以色列早已難以為繼。”
這番話不僅揭示了以色列的生存密碼,更將美國推上了直接侵略者的被告席。而伊朗的反應,則早已不再是沉默與隱忍。
進入2025年,伊朗的戰略姿態發生了質的轉變。6月以來,以色列連續對伊朗核設施、軍事指揮中心以及關鍵科學家展開“斬首式”空襲。
伊朗革命衛隊高層遭遇重創,核設施受損嚴重,經濟命脈一度出現斷裂跡象。面對如此沉重打擊,伊朗沒有退縮。
選擇以更強硬的姿態重塑威懾——主動出擊,成為了德黑蘭的新戰略共識。2025年6月,伊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連續發動19輪無人機與導彈襲擊。
檢驗“飽和打擊+精準突防”的新戰術,其中,高超音速導彈“法塔赫”的實戰使用,打破了以色列“鐵穹”防御系統的神話。
廉價的“見證者-136”無人機如潮水般涌向以色列防線,讓每一枚百萬美元級的攔截導彈都顯得捉襟見肘。這場“以低打高”的戰術博弈,正是伊朗不對稱戰爭思想的集中體現。
與此同時,伊朗也展開了多維度的戰略布局。在地緣政治上,伊朗威脅封鎖霍爾木茲海峽——這個全球20%石油運輸的生命通道。
在代理人戰線上,黎巴嫩真主黨與以色列北境持續交火,而也門的胡塞武裝則高調宣稱已使用“巴勒斯坦-2”導彈精準打擊以色列目標。
這些“影子戰爭”,正是伊朗將戰略主戰場從本土延伸至以色列周邊的巧妙布局。不僅如此,伊朗還在情報戰線上取得突破性成果。
2025年7月1日,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站報道,一位匿名伊朗高級官員透露,德黑蘭已經掌握以色列秘密核設施的具體坐標,并完成“征服者-360”短程導彈的實戰測試。
這種導彈不僅射程覆蓋中東全境,其精準度和突防能力更讓人瞠目結舌。相比之下,以色列依賴的“鐵穹”系統,已經難以應對伊朗多樣化的導彈攻擊方式。
7月2日晚,德黑蘭市中心舉行了一場隆重的紀念活動,悼念在伊以沖突中遇難的伊朗人員。總統佩澤希齊揚親自出席,場面莊嚴肅穆。
穆薩維在會上再次發出震撼人心的警告:“若敵人再犯,伊朗將做出更具毀滅性的回應!”他的聲音回蕩在廣場上,也回蕩在整個中東。
這不僅是一次對敵人的警告,更是對全國人民的宣誓——伊朗將不再忍讓。在國際舞臺上,伊朗的外交動作同樣引人關注。
伊朗暫停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合作,引發美國國務院強烈抗議,稱其行為“不可接受”。對此,伊朗總統批準的決定背后,是對西方雙重標準和霸權邏輯的深刻不滿。
與此同時,美國國防部發言人帕內爾也承認,美軍對伊朗核設施的打擊已使其核計劃推遲1至2年,但是否完全摧毀仍存在爭議。
伊朗方面顯然并未將核能力的暫時受挫視為失敗,反而將其轉化為戰略調整的契機,德黑蘭已在多地地下設施中重建關鍵設施。
利用山區地形掩護導彈部署,進一步提高生存與反擊能力。以色列想要通過空襲徹底摧毀伊朗核能力,顯然是癡人說夢。伊朗的復仇意志,也不僅限于軍事手段。
經濟戰線同樣成為其戰略回擊的一部分。通過限制石油出口、操控油價、影響霍爾木茲海峽航運安全,伊朗有能力對依賴中東能源的國家,尤其是以色列及其盟友施加巨大壓力。
曾有數據顯示,僅6月的一次襲擊,就使國際油價單日暴漲7%,全球金融市場為之一震。伊朗的種種舉措,并非孤注一擲,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系統性戰略部署。
從導彈打擊到無人機群戰術,從代理人戰線到外交孤立,從情報先發制人到地緣經濟壓制,伊朗正以一種全面、立體的方式應對來自以色列與美西方的聯合壓力。
這一切,都有其深層的邏輯——面對連續挑釁,一個擁有數千年文明的國家不會永遠隱忍;面對戰略圍堵,一個身處危機核心的國家必須奮力突圍。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場愈演愈烈的對抗中,中國始終秉持公正、客觀、和平的立場。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多次呼吁中東各方保持克制,通過對話解決爭端。
中國倡導的“全球安全倡議”在中東地區越來越受到認可,成為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重要支點。朗與中國在能源、基建、技術等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化,這不僅為伊朗提供了堅實的發展后盾,也為中國打開了中東地區更廣闊的合作空間。
在當前國際局勢復雜多變之際,中伊合作的穩定性和戰略互信,正在成為中東局勢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伊朗的每一次“毀滅性回應”的警告,都是對國家尊嚴的堅守;每一次導彈騰空而起,都是在捍衛民族生存權利的斗爭。
當對抗的烈焰越燒越旺,和平的聲音更顯得珍貴。中東這片飽經風霜的土地,是否還能迎來和平曙光,取決于各方是否愿意放下成見,拋棄霸權邏輯,走向真正的互信與共贏。
歷史已經多次證明:強權無法壓制正義,霸凌無法掩蓋真相。伊朗用自己的方式回應挑戰,也用事實提醒世界——在面對侵略與不公時,沉默從來不是出路,堅定才是唯一的選擇。
中國,始終站在和平與發展的正義一邊,愿與伊朗及所有熱愛和平的國家一道,共同守護這片古老而又充滿希望的土地。
信息來源:
[1]伊朗:若敵人再次侵略,將做出毀滅性回應 新京報官微
[2]對“敵人”發警告之時,伊朗宣布重新關閉部分領空 界面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