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娛樂圈里健康話題又火了,演員穎兒在社交平臺上詳細分享了自己從確診膽結石到切除膽囊的全過程。這事兒不僅讓粉絲們揪心,也把膽囊健康問題推到了大眾眼前。
穎兒說,其實一年前體檢時就查出有膽結石了,但當時沒太當回事。直到今年3月,她在拍戲時突然痛到“在地上打滾”,才意識到問題嚴重性。她形容那種痛感:“生孩子是陣痛,但膽結石發作沒有一秒鐘是不疼的”——光是聽描述,就讓人后背發涼。
細看她的生活習慣,很多年輕人都能對號入座:工作忙起來三餐不定,還特別愛吃麻辣重口味的食物,長期下來,膽囊終于“罷工”抗議。一開始她還想保守治療,試了中藥調理、清淡飲食,但效果甚微。拖到6月復查時,醫生直接告訴她:膽囊功能已經喪失70%,石頭卡成了“葫蘆膽”,除了切除沒別的選擇。
6月12日手術完成后,真正的考驗才剛開始。術后疼痛讓她“完全躺不下去”,連呼吸都扯著傷口疼。可更拼的是,僅僅休息8天,她就踩著高跟鞋復工了。活動現場的照片看得人心疼:抹胸裙下肋骨根根分明,體重掉到不足90斤,整個人瘦成“紙片人”。這么拼的背后,是行業生態的殘酷——檔期不等人,停工就意味著機會流失。
其實娛樂圈里膽囊出問題的遠不止她一個。蔡明自曝因常年不吃早餐摘了膽;胡兵4月剛做完切除手術就飛米蘭工作;徐冬冬也發圖吐槽“工作堆太多,膽囊受不了”。這種扎堆“丟膽”的現象,暴露出行業高壓下健康管理的普遍失控。
為什么膽結石專盯這些忙人呢?醫生解釋,膽囊就像膽汁的“倉庫”,吃飯時會收縮釋放膽汁消化脂肪。如果長期空腹——比如跳過早餐,或者饑一頓飽一頓——膽汁淤積濃縮,膽固醇沉淀就成了結石的溫床。尤其女性、高齡、高脂飲食或快速減肥人群,風險更高。
提到預防,穎兒術后總結的血淚教訓特別實在:
按時吃飯別熬夜,早餐必須吃
;
戒掉肥肉、內臟和油炸食品
;
多吃全谷物蔬菜
,
甜飲料和精制碳水能免則免
。醫生還補充了幾條:每天運動半小時促進膽汁排出;廚房生熟分開防感染;甚至保持好心態也能降低發病風險。
對已經“丟膽”的人,術后保養同樣關鍵。頭兩三個月要嚴格低脂飲食,否則膽汁直接入腸消化慢,分分鐘腹瀉找上門。穎兒現在吃飯都帶著白水煮菜,連最愛的麻辣鍋都戒了——用她的話說:“失去膽囊換來了健康習慣,值了!”
回頭想想,穎兒這次“自揭傷疤”確實挺有意義。既給公眾做了次生動的健康科普,也點破了光鮮行業背后的健康代價。畢竟再拼的事業,也抵不過躺病床時的一聲疼。身體這本金賬戶,平時不存錢,急用時可真沒處貸。
內容和圖片都是從互聯網上收集的,如果有涉及侵權,或者引起大家的不滿,請聯系我,我一定及時刪除,謝謝大家了!
~~~///(^v^)\\\~~~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