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當城市向外擴張略顯乏力,內部的城市更新,正成為城市建設的新趨勢。
今年3月,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民生主題記者會上。住建部部長倪虹談及接下來城市更新工作的規(guī)劃時提到,“將下功夫實施一批惠民生、促發(fā)展、防風險的更新項目”。
其中,“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舊小區(qū)都要納入改造范圍,因地制宜實施改造”成為“惠民生”更新項目的重要部署。
6月初,財政部對2025年度中央財政支持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評選結果進行公示,共20個城市擬獲支持,溫州入選。
亟待更新的舊城
不久前,浙江省提升辦(城市更新工作專班)印發(fā)《關于建立城市更新金融服務機制的通知》,組建城市更新金融服務團,并同步公布第一批金融服務重點片區(qū)項目。
溫州的翠微新村、溫州北站TOD片區(qū)、瑞安玉海古城改造提升項目(一期),名列其中。
隨即,鹿城區(qū)發(fā)布了《溫州市鹿城區(qū)城鎮(zhèn)老舊小區(qū)(危舊房)以舊換新實施方案》征求意見,擬對鹿城區(qū)部分老舊小區(qū)進行改造。(相關鏈接:《大利好!住房“舊換新”有大動作!你家符合條件嗎?「鏈接」》)
可見,城市更新不止是喊口號,而是迎來了一系列實質性動作。
正在推進的城市更新
盡管城市更新不代表一定會大拆大建,但是從一些老舊小區(qū)的建筑質量來看,拆除重建只是時間問題。
02
10余年前,國內曾掀起一陣棚戶區(qū)改造熱潮,溫州也迎來了“大拆大整”,拆除了核心城區(qū)大部分城中村。
“大拆大整”后,溫州城市建設突飛猛進,城市面貌、人居環(huán)境煥然一新。然而,在此期間,溫州建設了過量的高層住宅,尤其是安置房。
這些年,溫州普通住宅房價大跌,除了受行情影響外,過量的安置房也是原因之一。
顯然,接下來老舊小區(qū)若拆除,不能再這樣大規(guī)模建高層住宅了,安置房更不可取。否則,哪怕樓市短暫好轉,還是為未來埋下了隱患。
批量安置房
那么,這些老舊小區(qū)騰出來的土地,該建什么?
街區(qū)式商業(yè)、城市公園、體育健身場館、文化藝術中心等商業(yè)、公共設施,是溫州應該補齊的短板,應繼續(xù)推進建設,滿足年輕人的精神生活需求。
但是,這些項目大多回報周期長,甚至很難盈利。顯然,賣地建住宅,依舊不可避免。
不建高層住宅,難道要在寸土寸金的核心地段,建低密度住宅嗎?可以說是,但也不全是。
已拆的土地與待拆的舊城
我們不妨看看其他城市的案例。
近兩年,在上海核心地段,最流行的新盤,是風貌別墅。
風貌別墅指上海老城區(qū)那些按海派傳統(tǒng)風貌新建、改建的低密度住宅(或商墅),在外觀上延續(xù)石庫門、里弄等海派元素,內部為現(xiàn)代化高端住宅設計。
將這類產(chǎn)品稱之為“別墅”并不恰當,但它的主要特征是地處老城區(qū)、低密度形式、傳統(tǒng)風貌外觀,既滿足歷史文脈傳承要求,又為高凈值人群提供了稀缺城央居住資源。
典型代表,有順昌玖里、弘安里、高福云境、金陵華庭、外灘樾、靜安里、黃浦源等,單價往往在20萬元以上,甚至有超過30萬元的,總價更是數(shù)千萬甚至過億。
風貌別墅效果示意圖
除了上海,在蘇州老城區(qū),也有一些白墻灰瓦的傳統(tǒng)中式風貌住宅,比如拙政江南、平門府、晉府水巷、北園府等,與周邊古城、園林巧妙融合,相得益彰。
03
可以看出,這類風貌住宅,盡管也屬于低密度住宅,與溫州現(xiàn)有低密度住宅,有著很大的區(qū)別。
關鍵在于,這類風貌住宅地處老城,與在地文化高度融合,通過建筑展現(xiàn)出文化屬性,成為城市文脈的組成部分,這正是住宅的最高境界。
既然帶著地脈、文脈,這樣的風貌住宅,是無法復制到其他地方的。
而當前溫州的低密度住宅,盡管不少項目品質很不錯,但它們大多在城市新區(qū),其風貌從全國、全球各地照搬,與溫州傳統(tǒng)文化沒有關聯(lián),放在哪里都一樣。
溫州現(xiàn)有低密度住宅
顯然,溫州最適合打造這類風貌住宅的,是老城區(qū)。
原先信河街及七十二條半巷的古典風情,解放街的近代風情,都可以通過這些風貌住宅來重現(xiàn)、延續(xù)。
千年斗城里的老房子
如果說千年斗城內的老建筑需保護、修繕,不能大規(guī)模新建,那么圍繞著千年斗城,那些舊城,也有一些歷史文化資源可以挖掘。
像矮凳橋、蒲鞋市、馬鞍池、水心、花坦頭等需要更新的老舊小區(qū),同樣可以建設這類風貌住宅。
蒲鞋市的老舊小區(qū)
從這個角度看,作為龜湖水鄉(xiāng)項目的湖萃灣建早了,建成了高層住宅,還是安置房,只是外形稍有些新中式風貌,但與高層住宅不搭。
河道在高層住宅之間,也成了“水溝”,失去了江南水鄉(xiāng)應有的韻味。
湖翠灣(龜湖水鄉(xiāng))
還有像檀境、文瀾府邸等,與其建高層住宅,還不如建這類低密度風貌住宅。
檀境
即便遠離老城區(qū),像梧田老街對面的大堡底,七都島的樟里,永中的寺前街周邊,瞿溪的老街區(qū),都可以建這類風貌住宅。
同樣地,梧田老街邊上也不應該建高層安置房,而是風貌住宅。
大堡底、梧田老街、安置房
在溫州,比溫州市區(qū)動作更快的,是樂清。
去年,樂清地方國企競得南大街一宗超百畝、容積率僅約1.1的低密度商住用地,擬打造符合樂清傳統(tǒng)風貌的低密度住宅、商業(yè)街,復興樂清老城。
盡管該地塊還在地方國企手中,尚無進一步消息,但該動向仍能反映出,樂清計劃推進老城區(qū)的城市更新,擬建設這類風貌住宅。
樂清南大街風貌建筑效果示意圖
04
那么,這類風貌住宅,會有人買嗎?
一些生長于老城區(qū)的溫州人,其實一直想買一套這樣的房子,但是沒有這樣的項目。
即便買老房子來改造,也存在一系列問題,從而作罷。
對于在外溫商、華僑來講,他們對溫州的新城、新區(qū)沒有太多感覺,更懷念記憶中“溫州味”濃厚的老城。
遺憾的是,溫州老城一直缺乏這樣的項目,能買的幾乎都是安置房、老破大,連新盤都很少,且普遍缺乏特色。
而當老城日漸老舊,缺乏魅力,更多富豪、年輕人都轉向濱江CBD、中央綠軸區(qū)域。
溫州老城盡管談不上完全衰落,但式微已是不爭的事實。
正如前幾年,老城幾個新盤很難賣,喊出“回歸老城”,卻達不到號召力。
朔門歷史文化街區(qū)
倘若通過城市更新,以這類風貌建筑延續(xù)老城的人居與商業(yè)氛圍,以更新的硬件設施反映更傳統(tǒng)的歷史文化,溫州老城的復興,完全不是問題。
或許短期內這些風貌建筑看著像“假古董”,但是只要建設標準夠高、硬件夠好,越老還越有味道,甚至價值還越高,根本舍不得賣,真正可以傳承下來。
而其他住宅,大家普遍擔心老化問題。只要老了,哪怕居住沒問題,價值也難以保持。
屆時,溫州高凈值人群,很可能掀起一陣回歸老城的熱潮。
老城區(qū)
不過,這些風貌住宅不能任由開發(fā)商為了利益最大化而胡亂建設,更不能照搬其他案例,需從規(guī)劃源頭就進行管控,包括窗戶樣式、陽臺樣式、露臺面積、花園面積等,都要嚴格把關。
建成后,陽臺封窗、露臺違建及其他破壞外立面行為,都要嚴格管理、處罰。
只有嚴格按照溫州歷史文化特征建設這類風貌住宅,才能真正展現(xiàn)它的資產(chǎn)價值,并推動溫州老城復興。
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