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間戲劇、才子小說、古裝電視劇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套路:英俊的青年才子,風流倜儻,才華橫溢,一朝科考高中狀元。殿試的時候,又被皇帝大為賞識,把掌上明珠的嬌女公主嫁給狀元,郎才女貌、才子佳人、成為朝廷重臣,打敗貪官,最后衣錦還鄉。
才子佳人的典型:狀元公主
然而,這卻僅僅是戲劇小說中的情節了,在真實的歷史中,狀元及第是肯定的,要迎娶公主,這就幾乎是不可能的了。這又是為什么呢?
科舉起于隋朝,是隋文帝父子為了對抗累世為官的關隴集團采取的釜底抽薪的手法,結果隋煬帝時因為三征高句麗動搖國本,關隴集團反撲,煌煌大隋,居然二世而亡。在隋末混戰中脫穎而出的,還是關隴集團的代表,隋煬帝的表弟,關隴八柱國唐國公李虎的孫子唐國公李淵。李淵建立大唐后,依然采取科舉制度,并經由歷代皇帝逐步完善,一直持續到了清末的戊戌變法。
關隴集團的新代表:李淵父子
所謂科舉,實際就是通過考試向全社會選拔人才,先考“秀才”,再考“舉人”,最后考“進士”,進士的第一名,就是大名鼎鼎的“狀元”。
在古代,因為經濟、社會情況的限制,文化交流也不通暢,所以科舉每三年才舉辦一次。但是,即使是那些天縱之才,也不能保證自己一次科舉考試就能上,所以參加過幾次科舉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三年又三年,等到考中的時候,恐怕早就成為中年人了。而這個時候,也早就結婚了。歷史上最老的秀才,居然是98歲!
當然,也并不是所有中狀元的都是中老年人,確實有那些青年的杰出人才。像宋代名相寇準,中進士時20歲,大文豪歐陽修24歲中進士,文武雙全的范仲淹27歲中進士。不過按照古人二十而冠的習俗,這個年齡如果沒結婚,是不折不扣的“晚婚”了。
宋代名臣寇準
雖說皇帝的女兒不愁嫁,但要皇帝把自己的寶貝女兒嫁給這些已經早就結婚了的或者一大把年紀還沒結婚的,顯然不可能。所以說,狀元及第再次迎娶公主,幾乎不可能。
為什么說是“幾乎”呢?因為在中國歷史上,還真有一位狀元當上了駙馬。他是唐朝的鄭顥。
鄭顥的家世也不簡單,他出自關東大士族五姓七望里的滎陽鄭氏,家里世代都是書香門第,高中狀元也并不是什么特別意外的事。他本有婚約,要迎娶同為五姓七望中的范陽盧氏的小姐,可因為太過英俊了,被當時的皇帝看上了。于是,皇上派當朝宰相白敏中去做鄭顥的思想工作,一番威逼利誘,鄭顥還是屈從了,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駙馬狀元。
唐朝公主
但鄭顥本人還是很不滿意這種行為,他更喜歡與自己有婚約的盧家小姐,所以日后多次彈劾白敏中。白敏中這人雖然在歷史上名氣不大,但他的堂兄可是大名鼎鼎的白居易。
那么歷史上的皇帝女兒們都嫁給了誰呢?實際上,皇帝的女兒,也往往是帶有政治目的的聯姻,她們往往會嫁給功臣子孫,用來鞏固社稷。駙馬中不會有狀元、進士、秀才,反而多是勛臣子弟,當朝貴胄。比如清朝的格格,大多數都嫁給了蒙古貴族,明太祖朱元璋所有的女兒,都嫁給了開國功臣們的子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