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衡陽市雁峰區岳屏鎮公益村多名村民通過《紅網》連續發出多則實名及匿名舉報,矛頭直指以村黨總支書記陸某為首的5名村干部。舉報材料詳述了其在履職期間涉嫌不作為、違規獲取高額獎金、偽造會議記錄套取資金、虛報食堂開支以及放任飲水工程爛尾等多重問題,引發社會對基層治理與集體資金監管的強烈關注。
疑云一:村莊停滯不前,高額獎金照拿不誤
舉報指出,自2020年陸某等5名村干部上任以來,公益村發展近乎停滯。村內道路年久失修、坑洼遍布;原有完好的綠化帶、健身設施等公共設施因長期無人維護而破敗荒廢,村容村貌不進反退。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三湘e監督”平臺公示信息顯示,這5名村干部每年均固定領取總額高達52000元的獎金,人均約10000元。村民憤怒質疑:“村莊毫無建樹,設施日益破敗,巨額獎金發放的依據何在?是否嚴重違背績效考核原則?”
▲2022-2025年每年領取“獎金”52000元。
疑云二:偽造黨員會議,套取集體資金
更嚴重的指控指向村干部涉嫌系統性造假。舉報人揭露,村里每年召開的1-2次黨員大會存在嚴重貓膩。村干部要求黨員在多份《黨員大會簽到表》上集中簽名并拍照,制造會議召開的假象。隨后,這些簽到表被混入項目申報資料,偽造出“經全體黨員表決同意”的虛假決議,以此作為套取村集體資金的關鍵“證據”。多位黨員表示,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參與”、“被同意”了諸多項目,淪為違規操作的“背書人”。
疑云三:食堂賬目成謎,疑為套錢工具
針對村部食堂的舉報則提供了具體細節。舉報人稱,實際僅約5人就餐的村食堂,在“三湘e監管”平臺公示的登記表上,每餐就餐人數常被虛報至十幾二十人。經觀察對比,登記表上的簽名筆跡與工作人員真實筆跡存在顯著差異,系偽造簽名。此外,村委會與某乙方簽訂的《廚房用餐承包協議》約定每月支付1800元工資,但實際并無乙方人員提供餐飲服務。在就餐人數極少的情況下,食堂月開銷竟高達七八千元,巨額支出極不合理,涉嫌虛報餐費套取資金。
疑云四:飲水工程“兩天報廢”,29800元投入打水漂
村民的日常生活也因村干部的管理失職而陷入困境。2024年9月,公益村一組耗資29800元實施飲水工程整治,由衡陽能實建筑有限公司施工。然而,舉報人痛陳,該工程通水僅兩三天便徹底停擺,淪為擺設。村民被迫購買桶裝水度日,現有自來水水質惡劣,燒開后鍋底布滿白色沉淀,完全無法飲用。巨額資金投入換來如此結果,村民強烈質疑工程存在偷工減料、虛假施工,甚至村干部與施工方勾結套取資金的嫌疑。
疑云五:高薪厚祿下的集體資金流失黑洞
綜合多份舉報,一個更令人憂心的圖景浮現:除高額獎金外,5名村干部還享有遠超正常水平的社保繳納和高額工資。與之相伴的,是村集體資金持續流出卻去向不明。無論是涉嫌虛構項目的套取、食堂賬目的虛增,還是問題工程的投入,均指向村集體資金監管存在巨大漏洞。在村莊基礎設施破敗、民生問題突出的背景下,集體資金的異常流動更顯觸目驚心。
村民訴求:徹查嚴懲,還村清朗
面對重重疑云,村民提出明確訴求:懇請衡陽市雁峰區紀委監委、組織部、農業農村局、水利局等部門立即成立聯合調查組,對陸支書等5名村干部自2020年以來的履職情況、所有獎金福利發放依據、村集體賬目(尤其會議經費、食堂開支、工程款項)進行徹查;核實所有舉報涉及的虛報、偽造、套取資金行為;追回全部不當所得;依據調查結果,依法依紀嚴肅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并重新評估村干部履職能力,重建透明公正的基層治理秩序。
基層權力雖小,卻關乎民生根本。公益村村民的連番舉報,將村干部履職效能、集體資金安全、基層監督機制等核心問題推至臺前。公眾期待有關部門以雷霆手段深挖真相,斬斷伸向集體利益的“黑手”,切實回應村民對公平正義與清朗村居的深切呼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