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絡上流傳著兩條關于殲-35A的截然不同的新聞:
第一則消息來自《國防博客》的報道,巴基斯坦國防部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明確表示,并未與我國達成引進殲-35A戰斗機的協議。他強調,相關傳言目前僅存在于媒體層面,換句話說,這樁交易不僅沒有實質進展,甚至可能是空穴來風。
第二則消息則來源于美國刊物《新聞周刊》,稱埃及正認真考慮采購中國殲-35A戰機的可能性。
這樣的反差令人費解。正當外界普遍認為巴基斯坦將成為殲-35A首位國際客戶之際,首個潛在買家卻意外地變成了埃及,這種轉變究竟有多大的現實可能性?
誰在撼動美國“五代機壟斷格局”?
先來看看埃及空軍當前的處境。表面上看,他們裝備了F-16和陣風戰機,似乎擁有不俗戰力,但實際狀況卻是“戴著鐐銬飛行”。
美國出口給埃及的F-16戰機,其導彈射程被嚴格限制;法國出售的陣風戰機軟件權限同樣受限,想要進行升級還得仰人鼻息。
更令人無奈的是,為了購置這些先進戰機,埃及背負了高達45億美元的債務,每年光是支付利息就讓財政壓力陡增。
事情還沒結束。特朗普執政期間曾承諾向埃及出售F-35,結果以色列一發話,這筆交易立即作罷。
埃及轉而尋求俄羅斯蘇-35戰機時,又遭到美方制裁威脅,最終訂單不了了之。
多年來,埃及試圖擺脫武器依賴、實現自主化的努力屢屢受挫,直到2025年開羅防展的出現才帶來轉機。
當時,埃及空軍總司令在殲-35A模型前駐足良久,眼神中流露出強烈興趣,并公開表態“高度關注該機型”。
這句話瞬間引發美媒熱議,“中東軍事格局即將重塑”的相關評論鋪天蓋地。
為何美國如此緊張?因為一旦埃及真的下單殲-35A,其影響將遠超單一軍售本身。
需要指出的是,沙特、阿聯酋等中東國家一直在密切關注國際軍購動態。
如果埃及成為首個采購殲-35A的國家,這些富裕國家是否會跟進下單?屆時,美國在中東維持多年的“五代機主導地位”恐怕將難以維系。
更值得關注的是,若埃及裝備殲-35A,整個中東地區的軍事力量對比將發生根本性變化。
過去,美國憑借軍火銷售牢牢掌控中東盟友的命脈,如今突然冒出一個不附加政治條件、技術實力過硬的新選擇,美國怎能不感到焦慮?
這場圍繞軍售展開的較量,早已超越單純的商業交易,演變為大國之間在中東影響力的直接博弈。
埃及對殲-35A的興趣只是序曲,全球范圍內還有多個國家正在這場五代機競爭中暗自角力。
殲-35A的橫空出世,猶如一枚重磅炸彈投入國際軍貿市場,把美國、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多個國家都卷入了一場無形的對抗之中...
殲-35A的“全球戰略棋局”
首先來看土耳其,當年被踢出F-35合作項目后,土媒一度將殲-35A吹捧為理想替代品,埃爾多安也頻繁釋放“向東靠攏”的信號。
表面看來,土耳其似乎決心轉向東方陣營,但深入分析會發現其中大有玄機。
土耳其此舉實則是以殲-35A為談判籌碼,真實意圖在于迫使美國解除制裁,重新將其納入F-35合作體系。
這套策略并非首次使用,早年間土耳其曾用紅旗-9防空系統招標作為籌碼,最終仍選擇與西方對話,此次操作極有可能是“老計重施”。
不過必須承認,土耳其的這一舉動確實令美國陷入短暫慌亂,五角大樓那段時間頻繁召開會議研究應對方案。
再看我們的重要伙伴巴基斯坦,在殲-35A涂裝圖曝光后,巴方防長迅速出面澄清,否認采購傳聞。
但細細推敲,事情并不簡單。
當前巴基斯坦經濟狀況不佳,同時還要應對印度的軍事擴張,只能優先將資金用于升級現有殲-10CE戰機,這是出于現實考量的無奈之舉。
然而最新衛星圖像卻揭示了一個重要線索:疑似巴基斯坦飛行員出現在中國某測試基地,現場停放著殲-35A。
此消息一經披露,美印情報機構立刻提高警惕,加緊收集相關信息。
巴基斯坦越是矢口否認,外界越覺得事有蹊蹺,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戰略布局,或許只有時間才能揭曉答案。
面對局勢變化,美國也開始采取強硬手段維護自身“五代機優勢”。
五角大樓突然放寬對卡塔爾F-35戰機的出口限制,顯然是想借此攔截中國訂單,向中東國家傳遞“無需購買殲-35A,F-35隨時可得”的信號。
更耐人尋味的是,《新聞周刊》突然放出“埃及考慮殲-35A純屬謠言”的說法,試圖破壞中埃之間的潛在合作。
明眼人都能看出,這不過是美國慣用的離間戰術罷了。
與此同時,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高層秘密造訪以色列,承諾加快F-35戰機升級進度,目的就是防止中國殲-35A搶占市場份額。
那么,中國如何借助殲-35A在中東這片戰略要地打開突破口?這背后蘊含的意義,顯然遠遠超出幾架戰機的買賣范疇...
殲-35A的“戰略破局時刻”
先從殲-35A自身的硬核性能談起。在國際軍貿市場上,美國F-35一直被塑造成“最強五代機”,但殲-35A偏偏具備與其抗衡甚至超越的實力。
采用雙發設計相比F-35的單發配置更加穩定可靠,在關鍵時刻不易掉鏈子;搭載的PL-15E導彈射程突破200公里,這在現代空戰中意味著占據“先敵開火”的絕對優勢。
更為關鍵的是,沈陽飛機工業集團專門為中東市場打造了“定制版”殲-35A。
這不是簡單的降配處理,而是在保留核心隱身技術的基礎上,適度簡化部分航電系統,使單價控制在8000萬美元以內,比法國陣風戰機更具性價比。
這個價格公布后,立刻引起中東多個長期飽受美法高價武器困擾國家的濃厚興趣。
再從地緣政治角度觀察,一旦埃及正式確認殲-35A訂單,整個中東軍貿格局將如同多米諾骨牌般開始連鎖反應。
伊朗、阿爾及利亞等對美制武器長期不滿的國家,已經開始主動咨詢相關報價。
要知道,多年來美國正是通過軍火貿易將中東盟友牢牢綁定,如今突然出現一個無附加政治條件且技術過硬的新選項,勢必會導致美國盟友體系出現裂痕。
還有一個重要看點:福建號航母正在批量生產殲-35A艦載版本,這將是航母作戰能力的關鍵支撐。
倘若中國愿意將艦載型也推向中東市場,必將徹底改變地區軍事平衡。
因此,殲-35A很可能成為打破中東既有軍事格局的決定性因素。
據軍事專家透露,埃及已派遣工程師團隊前往沈飛學習戰機維護技術。
另有消息稱紅海沿岸某軍事設施正在進行針對殲-35A部署需求的改造工程。
難道殲-35A的首個海外部署基地即將落戶埃及?讓我們靜待后續發展...
參考文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