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新聞把網友們都給看樂了,一個四川女子因為拖欠大學生家教費4000塊錢被媒體曝光,本來以為就是個普通的欠薪糾紛,沒想到這一扒不要緊,簡直像捅了馬蜂窩一樣,越挖越有料!
這位陳女士到底是何方神圣?為什么一個家教費能牽出這么大的瓜?當網友們開始人肉搜索的時候,發現的東西簡直讓人瞠目結舌。
這件事咱們得從頭說起,去年夏天,重慶有個叫小鄭的女大學生由于家里條件不太好,于是她從高中開始就打工賺學費。
每當暑假的時候,別人家孩子都是在家吹空調打游戲,可她卻需要出來掙錢補貼家用。
7月底的重慶那叫一個熱啊,地面溫度都能用來煎蛋了,就在這個時候,小鄭接了個家教的活兒。
實話說小鄭這孩子真的很用心,每次上完都要花一個多小時備課,光是一門課的備課資料就寫滿了整整一個筆記本,你說現在這樣認真負責的大學生家教,上哪兒找去?
更讓人心疼的是,小鄭家到陳女士家挺遠的,來回要3個小時,為了省那么兩塊錢的公交費,這孩子竟然選擇走路!大熱天的,一走就是3小時,想想都覺得累。
一個多月下來,小鄭總共給孩子上了17次課,41個課時,按約定應該拿到4100塊錢,除了家教費,小鄭還幫著在網上買了些學習用品,自己先墊付了幾百塊錢,算下來,陳女士總共欠她四千多塊錢。
可就在小鄭滿心歡喜等著拿工資的時候,陳女士卻面露難色了,她表示自己手頭有點緊,下個月一定給,聽起來是挺合理的,于是心善的小鄭就答應了。
誰知道這一等就是近一年,在這期間她給陳女士打電話,一打就是幾百個,你猜怎么著?陳女士基本不接!好不容易在去年年底接了一次,陳女士也以各種理由推脫。
最后等小鄭再打電話的時候,聽到的已經是空號的提示音了,微信發消息也是石沉大海,就連陳女士原來住的地方都人去樓空了。
這下小鄭徹底慌了,她這才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了,于是她便三天兩頭跑到陳女士住過的小區去蹲點,希望能偶遇到人,小鄭的父親看著女兒為了這點錢愁得寢食難安,于是便決定陪著女兒一起去討薪。
最后走投無路的小鄭無奈選擇了向媒體求助,新聞一出來,網友們都炸鍋了,本來大家以為就是個普通的欠薪糾紛,沒想到這一扒竟然扒出了個"職業老賴"!
現在的網友人肉搜索的本事簡直堪比FBI,沒過多久,陳女士的真實身份就被扒了個底朝天,原來她叫陳某蘭,是四川達州市開江縣人。
光是知道名字還不夠,網友們繼續深挖,這一挖可不得了,陳某蘭不光在重慶欠錢,在陜西、四川成都等好幾個地方都被法院列入了失信人員名單,還被限制高消費。
更絕的是,隨著媒體報道的發酵,越來越多的受害者開始站出來,有個叫王先生說,陳某蘭欠了他2萬塊錢,自己去要債的時候陳某蘭竟然當街又哭又鬧。
王先生把當時的情況拍成了視頻,看完真的讓人哭笑不得,明明是她欠錢不還,結果倒打一耙說自己是受害者,這種操作真的是讓人開了眼界。
你以為陳某蘭只是欠家教費嗎?那你就太小看她了,這女的簡直是“欠費界的全能選手”,保姆費不給,賣水果的錢不給,修空調的錢不給,寵物店的錢也不給,不僅如此補課費、物業費等各種雜七雜八的費用,反正能欠的她都欠。
網友們繼續深挖,大家發現陳某蘭的借錢套路特別熟練,每次借錢的時候都說家里困難,急需周轉,一副可憐兮兮的樣子,等到該還錢的時候,要么人間蒸發,要么就是一聲不吭,好像從來沒借過錢一樣。
有意思的是,陳某蘭面對不同的人態度完全不一樣。面對警察、記者這些有權威的人,她態度特別好,各種保證馬上還錢,可是人一走,她立馬就變臉了,又開始說沒錢還,這種雙面人格真的是讓人嘆為觀止。
事情曝光后,有些網友開始了“網絡討伐”,有網友扒出了陳某蘭的支付寶賬號,然后開始向她轉賬1分錢,在備注里寫各種難聽的話,要求她還錢。
說實話,網友們的憤怒是可以理解的,對于這種老賴行為確實讓人氣憤,可是這種網絡暴力的做法在法律上是有問題的,有律師出來提醒大家,這種行為涉嫌違法,可能面臨拘留或罰款。
可是陳某蘭的故事還沒有結束,網友們繼續深挖,發現的內容更加令人震驚。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受害者們也不能再各自為戰了,王先生牽頭,把被陳某蘭坑過的十幾個人拉了個微信群,大家準備聯合起來討個說法。
這個群里真的是什么人都有,有家教老師,有保姆阿姨,有修空調的師傅,還有寵物店老板,大家一聊才發現,陳某蘭的套路基本都一樣,都是先裝可憐博同情,然后享受服務,最后玩消失。
很快又有人爆料,陳某蘭的老公竟然也是個老賴!這一家子都是什么神仙操作?。糠蚱迋z聯手坑人,這得是多么“默契”的配合。
更有律師站出來分析,認為陳某蘭的行為已經不是簡單的欠債不還,而是涉嫌詐騙了,理由很充分:她明明知道自己負債累累,根本沒能力支付,還要繼續請家教、請保姆、享受各種服務。
這說明什么?說明她從一開始就沒打算給錢!這不是臨時周轉困難,而是有預謀的欺騙行為,她在消費的時候,故意隱瞞自己的真實財務狀況,讓服務提供者產生了錯誤的認識,以為她有支付能力。
警方那邊也給出了回應,當地派出所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只能組織雙方協商,沒有強制還款的權力,如果協商不成,建議通過法律途徑解決。
說實話,民事糾紛確實不是民警的管轄范圍,可是當欠債行為達到一定規模,并且涉及這么多受害者的時候,民警是不是就應該考慮刑事立案呢?
陳某蘭現在已經從原來的小區搬走了,具體去向不明,這種逃避行為更加證實了她的惡劣性質,如果真的是暫時困難,為什么要搬家躲債?
網友們現在都在呼吁,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嚴肅處理這個案子,陳某蘭的行為已經不是個人道德問題,而是涉嫌犯罪了,如果不嚴厲打擊這種行為,會有更多的老實人受害。
陳某蘭從4000元的家教費開始,到各種服務費用,再到動輒幾萬幾十萬的借款,她的欠債規模和涉及面之廣讓人震驚。
希望通過這個案例,能夠推動相關法律制度的完善,讓老賴們付出應有的代價,也讓更多像小鄭這樣努力上進的年輕人得到應有的保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