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5月,距離顧順章被捕已經過去一個月。一天陰雨綿綿,上海特科北四川路上的一個聯絡點,在夜色中,突然闖入一個陌生的女人。
這個女人衣衫襤褸滿面塵灰,看上去像是個乞丐,懷中還抱著兩個孩子。她進屋后,往桌子上放了一封信,又說了幾句話便離開。
很快,消息便被李克農知曉,沒想到他竟當場捶胸失聲痛哭。
這個女人是誰?李克農又為何會如此呢?
叛徒引發的危機
此事,還要從一個叛徒說起。
顧順章出生于舊上海周邊的一個農民家庭,從小便沒了父親,家里窮困潦倒。10多歲,他便混跡于上海灘,因為無依無靠受了許多欺負,因此立志學武刻苦訓練,竟然成為了一個武術高手。
1927年,為了與敵人施行的白色恐怖做斗爭,我黨在上海成立了中央特科。收集情報、處決叛徒、營救同志、保證機關安全等,都是特科的份內工作。
中央特科舊址
特科下轄四個科,因為武藝高強人又機敏,顧順章就成為了三科行動科的科長。因為做出了一些成績,地位水漲船高,他便有些飄飄然了。并且,他還生活腐化、五毒俱全。
當時,二科情報科的科長是陳賡,他就曾憂慮的對人說:“只要我們不死,準能見到顧順章叛變的那一天。”
一語成讖。1931年4月,顧順章在武漢被捕,都沒等到用刑,他便叛變了,僅交出的名單,就有足足上百個。
顧順章
萬幸的是,錢壯飛打入中統內部,成為特務頭目徐恩曾的機要秘書。他獲取情報后,迅速進行了通知。
提前得到了消息,所有與其有關聯的人員都開始搬家,即便如此,仍是造成很大的損失,不少同志被捕,多場會議被端,車隊被追-----
整個隱蔽戰線,都不得已開始了瘋狂的撤退。
作為隱蔽戰線上的重要領導,李克農的手上,掌握著來自敵營的第一手情報。因此,他需要安排掩護所有人員撤離,等他要撤離時,已經是萬分危急。
李克農
他安排通知了幾乎所有人,卻來不及通知自己的妻兒!
李克農的妻子,名叫趙瑛,她是安徽蕪湖,一家照相館老板趙筱舫的獨生女兒。因此受盡寵愛,從小便讀書識字,還考上了蕪湖的女子師范學校。
1917年,在十八歲的花樣年華,經過媒人介紹,他們兩個結為了夫妻。
婚后,夫妻兩個恩恩愛愛,孩子接連出生,而李克農,卻選擇在白色恐怖中逆流而上,踏上了一條最危險的道路。
對此,趙瑛默默支持,她照顧好孩子公婆,讓丈夫沒有后顧之憂。
趙瑛
1927年時,為了逃避敵人的追捕,李克農與錢杏邨,躲在江北的一個鄉村里。
因為丈夫的工作危險,因此趙瑛也很注重交際和情報。有一天,她警察局的朋友單志伊告訴她說:“上面讓我們過江,去捉拿一個姓李的人------”
趙瑛得到情報,便立刻出發去通知丈夫轉移。當時,她已懷有六個月的身孕,走到半路又下起傾盆大雨,她卻不顧一切雇船過江。之后,又在泥濘的小路上,走了很久很久。
李克農夫婦
因為她及時報信,李克農才得以脫險。
1930年,李克農考進了國民黨在上海的無線電管理局,任職新聞編輯、電務股長。還與同樣打入了敵人內部的錢壯飛、胡底,成立了特別小組。
已經是30來歲的人了,這沒有老婆孩子惹人懷疑,況且,他們也需要情報傳遞和掩護。也是因此,趙瑛帶著孩子來到了上海。
龍潭三杰
李克農與趙瑛,一共生育了五個兒女,來上海時,她帶著長子李治與幼子李倫,一個8歲一個才3歲。
來到上海后,趙瑛便立刻投入到了工作中。每當有人來家里與丈夫議事開會,她都會準備好茶水,默默的在門外放哨。有情報時,也是她想辦法傳遞出去。因為經費不足,她還時常拿出自己的陪嫁去賣。
因為叛徒的出賣,李克農家里自然也已經暴露了,整個上海風聲鶴唳,趙瑛還帶著兩個孩子。
沒有收到撤退通知,趙瑛是怎么逃離的呢?
李克農夫婦
女乞丐的身份
每每想到妻兒下落不明兇多吉少,李克農便心痛難忍。但他的身份已經暴露,而且要掩護同志們撤離,他便是心急如焚,也只能小心翼翼的打探。一旦新的聯絡點暴露,那對組織來說又是極大的打擊。
就在李克農焦急萬分時,他收到了一封電報:趙瑛帶著孩子,出現在上海的一處聯絡點內。
李克農看著電報,雙手顫抖捶胸大哭,接著又趕緊追問起妻子的情況。
上海的北四川路聯絡點,這是在出事之后,特科新建設的,專門用來接應遺留的骨干同志,還屬于絕密,鮮少有人知道。
5月中旬的雨夜,那個看上去乞丐一樣的女人進來后,不但拿出了證明身份的聯絡信件,并且留下一句話:
“XX地址,已經被軍統掌握,今日凌晨后,一波大抓捕會開始。”
這個女人,正是李克農的妻子趙瑛。
沒有人知道,為了抓緊時間傳遞這個消息,她帶著兩個孩子,在雨夜的泥濘小路上,一口氣狂奔了數公里。
中間為趙瑛
得到消息,李克農等人立刻安排同志轉移。比軍統特務的行動,足足提前了7個小時,救下了十幾名骨干同志。
但是,趙瑛為何會掌握這樣的絕密消息呢?
原來,李克農的家里暴露后,軍統帶人前去抓捕。當時,趙瑛帶著兩個孩子出去買菜不在家中。
就在他們準備返回時,在家附近的一個路口,一個交通員攔住他們報了信。知道家里已經不安全,趙瑛當即便帶著兩個孩子離開。
但她只是出去買菜,身上并沒有帶多少錢,勉強撐了兩天后,便只能流落街頭了。白天,他們在街上流浪,晚上,就睡在菜市場,撿一些別人不要的爛菜葉子充饑。
李克農與幼子李倫
在上海這么艱難,但她不愿意離開,因為沒有丈夫的消息她放心不下,若自己走了,丈夫也聯系不上自己。他們都在,心急如焚的牽掛著對方。
娘三個一連在上海街頭流浪了半個多月。
有一天他們走在街上,大兒子李治,突然萬分欣喜的拉住一個人喊道:“宮伯伯!”
這個人是宮樵巖同志,曾經與李克農一起在巢湖戰斗過,因為常來家里,李治對他很熟悉。
宮樵巖原本,是想給些錢,讓趙瑛帶著孩子回安徽蕪湖老家,但趙瑛不同意。因此,宮樵巖告訴了他們,北四川路上的新聯絡點。
李克農夫婦
在去尋丈夫的路上,因為長期做情報工作的敏銳性,趙英發現了一個線索,因此她不惜冒著很高的風險,混入敵占區偵察。
也是因此,她才掌握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情報,一下子挽救了十幾個同志的性命。
那天趙瑛進入聯絡點時被拍下的照片,上面寫著這樣一句話,“趙瑛,帶信入點”,一張照片一句話,成為一個歷史事件的重要見證。
李克農夫婦與家人
得到消息后,李克農很快與妻子見了面。劫后余生,兩個人皆是握著對方的手,忍不住潸然淚下,久久不能言語。
根據組織命令,李克農要帶人轉移至中央蘇區。夫妻倆再次分別,趙瑛帶著兩個孩子回了安徽老家,獨自撫養5個子女侍奉年邁公婆,一等就是近10年。
有了安穩的后方,李克農在外放手大干,成為名震天下的“特工之王”,也是唯一一個,沒有領過兵的開國上將。
1950年,幼子李倫結婚,李克農在他的婚禮上,忍不住再次落淚,他哽咽著說:“我沒有照顧好家庭,我對不起趙瑛同志。”
同心同德同向同行,這大概便是世間最美的姻緣吧。夫妻四十多年,1961年趙瑛病逝,李克農因此痛哭不已,一年后便也離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