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豐收中國萬里行”欄目組走進我縣多祝鎮明溪村,以《巖骨花香?惠州巖茶的三重奏》為主題開展直播活動,帶領觀眾沉浸式體驗惠州巖茶從種植、制作到品鑒的全過程,揭開嶺南巖茶的獨特魅力。
直播開始,鏡頭聚焦位于多祝鎮明溪村的2100畝花海茶園,其中1100多畝茶園依托丹霞地貌而生。聯合國國際生態安全科學院院士劉宗超現場為觀眾講述惠東的丹霞地貌、適宜氣候與優質水源,為巖茶提供了媲美武夷的生長環境。
國際生態生命安全科學院院士劉宗超:“惠東縣的縣城一直到白盆珠這一帶,它形成了南北四五公里,東西二十公里的丹霞地貌區域,這個區域里面都是丹霞地貌的丘陵,特別方便耕作,在這一帶大概有20多萬畝的空間可以來種這個巖茶。再有更多的茶農愿意去種茶的話,那會形成很好的一個產業。”
隨后,他們走進制茶工坊,探秘“看青做青” 的核心工藝。劉宗超院士現場演示并講解。 談及惠州巖茶與武夷巖茶的工藝差異,他表示:“他們會根據本地氣候與茶葉特性調整細節,以凸顯惠州巖茶的獨特風味?!?現場還對比了手工制茶與機械化制茶的區別,展現傳統工藝的匠心傳承。
國際生態生命安全科學院院士劉宗超:“社會上很多巖茶愛好者中他們是對標武夷巖茶進行比較,這里的茶巖味更足,巖韻更足,它比較霸道,茶氣比較足,也比較濃烈這個味道,它更適合廣東的消費者。”
在茶園的茶室,茶藝師泡制巖茶,開啟盲品對比環節?;葜輲r茶新茶與陳茶同其他巖茶PK,湯色、葉底、掛杯香的差異引發線上觀眾熱議。惠州花海茶園有限公司總經理嚴炳鵬解讀 “巖韻” 感官標準:“喉韻、骨感、清涼感是關鍵?!眹辣i表示,惠州巖茶從“北茶南遷”到形成特色產業,下來將堅守生態種植,打造獨特品牌。
惠州花海茶園有限公司總經理嚴炳鵬:“惠州是中國巖茶的第二個產區,惠州巖茶惠東有接近4,000畝,這個產業已經初具規模。所以惠州巖茶也作為惠州的特色農業,將會從大灣區這個地方走向全國,走向所有的全國茶友愛好者來走向世界。”
來源:今日惠東APP
全媒體記者:馬觀英 藍文超 林益炫
編輯:鄒志遠
一審:韓 菲 二審:李文聰 三審:劉亞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