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已過,今年不少公司的策略就是控風險,保利潤。所謂廣積糧、緩稱王,14家公司在上半年選擇增厚家底,以適應公司的長期發展。
這里我們整理了上半年增資的14家公司,增資金額超過了300億。
挑幾個代表性的為大家分析一下:
中郵人壽增資39.8億
作為銀保系巨無霸險企業,中郵這兩年發展步子不小,保費規模不斷擴大,2024年已達1349億元,增資原因一來業務拓展需要充足資金支持,二是償付能力壓力。
中郵償付數據方面,2025年一季度雖有所上升,但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58.9%,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93.94%,仍明顯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增資可提升償付能力,滿足監管要求同時更好地應對市場變化和行業競爭。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增資是由大股東中郵集團和二股東友邦人壽共同增資,且中郵人壽此次增資使其注冊資本升至326.43億元,一舉躍居壽險行業第4名,僅次于瑞眾人壽(565億元)、平安人壽(338億元)和中匯人壽(332億元)。
平安人壽增資200億
本次增資擴股后,平安人壽的注冊資本將達到約360億元。由于平安是上市公司,因此平安人壽的此次增資,由各股東按現有持股比例以現金方式同比例認購新增股份,若有股東放棄認購的,則平安集團認購此部分股份。
在公告中平安稱:此次增資的原因是:加快業務發展,多措并舉提升償付能力水平,建立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復星聯合增資8.1億
復星聯合這次增資,除了自身大股東復星集團,還有兩家鼎鼎大名的外資,國際金融公司,亞洲開發銀行。
復星聯合增資補血,兩國際頂級大佬入局
泰康養老
有別于泰康人壽,泰康養老這幾年的基本面數據并不好看。在過往幾年里,泰康養老的盈利狀況呈現整體下探態勢。尤其在2024年,受相關監管政策的約束,泰康養老從部分短期健康險業務領域撤出,這使得其保險業務收入規模出現一定程度的縮減,進而致使虧損擴大至21.7億元,為歷年最高。
而此次增資金額共20億元,全部由股東泰康保險集團以貨幣方式出資。此外,泰康養老還發行了永續債,規模為20億元。該永續債的票面利率為2.48%.
三峽人壽、國富人壽、國聯人壽
這幾家均是地方國資主導的保險公司,近年來發展也有著自己的困境,不少年度面臨虧損,本也有增資的動力。
三峽人壽、國聯人壽主要由國資注資,而國富人壽則由其二股東唯品會增資0.6億。
中意財險
中意財險于2007年4月成立,最初是由中外股東合資組建成立。此前中方股東為中油資本,持股比例為51%;外方股東為意大利忠利保險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49%。2024年中油資本掛牌股權轉讓,忠利保險9900萬歐元(約合7.74億元)承接。對于增資原因,中意財險在公告中指出,是為進一步提升公司承保水平,保障公司持續健康發展。
總結
隨著預定利率的持續下行,在國內利率長期走低的大背景下,保險公司過去承諾給客戶的較高預定利率與當前實際投資收益之間的利差損持續擴大,也為險企帶來了壓力。
而隨著市場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增加,監管機構對資本充足率的審慎要求只會更高,確保保險體系的穩健運,如果不能通過增資來提升自身的“資金儲備”,保險公司將面臨業務受限、新產品審批困難等一系列嚴峻挑戰。因此增資成為上半年眾多險企的一致選擇。
但這時,也是考驗股東實力的時候,股東能否有實力拿出真金白銀支持,可能也是這幾年險企之間拉開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