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湖南頻道
在湖南省南部青翠連綿的丘陵地帶,廣袤的林地曾是村民們“靠山吃山”的依靠。如今,通過發展“林+藥”套種模式,林下藥材產業正化為一把“綠色鑰匙”,開啟了安仁縣群眾增收致富的大門。
位于郴州市安仁縣青路村的林下經濟示范基地里,500畝套種的枳殼迎來豐收季——村民們忙碌地采摘、稱重、裝箱,一車車鮮果徑直運往加工廠,采摘現場一片火熱。
負責人王良志樂滋滋地盤算著今年的收成:“基地枳殼產量比去年高了一截,預估能采8萬斤鮮果,加工后出10噸干貨,光產值就超15萬元。”他指著郁郁蔥蔥的林地表示,在枳殼下面套種育苗,省了施肥除草成本,還促進了幼苗生長,一舉多得!
鮮果轉運到香火堂加工廠后,立刻被送入全自動生產線。車間負責人何選華介紹:“干藥材70%直供四川、安徽的藥企做中藥飲片原料;剩下30%,我們繼續深加工成切片、粉末,供應給保健品和食品企業,一點也不浪費!”當地加工能力早已突破“落地發貨”的初級階段,發展到14個精深加工環節,小藥材在智能工廠里華麗轉身為高值產品。
這種轉變源于安仁縣打破單一種植模式,引入市場主體推行“農戶+公司+合作社”合作鏈提升山林資源整體價值與農民持續增收能力的創新舉措。香火堂中藥有限公司負責人王飛表示:“安仁有種植枳殼的傳統,過去家家戶戶房前屋后零星種,規模小也賣不上價格,現在我們流轉5000畝林地,搞“林+藥”套種模式,短平快的枳殼、黃精兩三年就能形成經濟效應。”
如今,安仁縣的林下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發展到15萬畝,培育專業合作社62家,帶動1.2萬農戶參與其中,實現戶年均增收2.8萬元。
安仁縣林業局總工程師李敬星說:“安仁在原有林下經濟規模的基礎上,進一步延長中藥材產業鏈,大力提升產品附加值,讓林下經濟的動力更足,群眾的致富路更夯實!”
從零星小院遍植到萬畝林下開花,安仁縣通過創新舉措,通過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實現了從零散庭院式種植向規模化、產業化集群式發展的華麗蝶變——如今,這遍野青翠正化為1.2萬農戶年均增收2.8萬元的致富碩果。(譚利炳 張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