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的臨武高新區,30輛的藍色騎電單車在安能贛鋒新材料有限公司門前整齊排列。隨著下班鈴聲響起,工人們有序掃碼取車,而這一場景,成為當地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的生動寫照。這一便民舉措的落地,源于園區工作人員的一次深入蹲點調研——他們發現,清晨的園區路口總聚集著焦急等車的職工,黃昏時分的公交站臺更是排起數十米長隊。
問題上報后,縣交通、交警部門聯合組建工作專班,在短短72小時內,便完成了路網測繪和流量分析,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決定引入騎電公司定點投放騎電自行車。僅10天時間,這一便民舉措便順利落地實施,為企業員工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方式。
與此同時,園區還聯合縣交通運輸部門,會同公交公司一同深入園區,開展全面細致的調研。他們充分聽取企業員工的意見和建議,根據人流等實際情況,精心規劃公交線路、合理調整發車頻率,并大幅提高線路站點的覆蓋率。經過一系列優化措施,園區早晚高峰的通行效率提升了40%。“以前上下班在路上花費的時間太長,現在園區幫我們解決了出行難題,還有各種上門服務幫企業解決問題,我們在這里工作更安心了。”工人吳宏祥的感慨,道出了眾多員工的心聲,而這背后,正是園區創新推出的全方位服務機制。
走進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紅馬甲”幫辦專員雷正鑫的工作臺賬格外引人注目。上面詳細記錄著他的特殊行程:6月累計代跑部門26次,協調解決企業難題23項。這僅僅是園區精細化服務的一個小小縮影。
為了更好地服務企業,園區選派13名科級干部擔任“專員管家”,他們主動上門走訪問需問計,將企業的痛點難點問題在一線及時破解。定期舉辦的“企業接待日“活動,成為了聚合企業共性問題的有效平臺。主要領導與部門負責人現場參與,形成了“企業提問—部門研究—責任交辦—問題解決”的快速辦理機制,確保企業問題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兩員服務”則精準對接企業需求,優化審批流程,全流程跟進問題解決,為企業提供“一對一”的貼心服務。此外,園區還著力打造“15分鐘企業服務圈”,相關職能部門集中在園區內辦公,為企業提供科創、金融、法律、物業、用電、招工等一站式服務。推行“一枚印章管審批”,大大縮短了審批時間;推進涉企執法檢查“一碼集成”,減少了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干擾;探索“免審即享”等機制,讓企業能夠更加便捷地享受政策紅利,安心投入生產。
為了確保服務質量,園區還建立了定期企業滿意度測評機制,將服務效能直接與干部考核掛鉤,形成了有效的監督激勵機制,倒逼干部服務意識與能力雙提升。今年6月的企業滿意度測評數據顯示,企業滿意率已攀升至98.7%,較去年同期提升了21個百分點,這一數據充分證明了園區優化營商環境舉措的顯著成效。
通過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臨武高新區進一步集聚了資源、科技、人才、資金等核心生產要素,為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2025年1 - 6月,臨武高新區招商引資成績斐然,簽約項目達11個。截至目前,湘粵臨武電池產業集聚區鋰電企業已達29家,產業集聚度高達79.3%,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何城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