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7月4日電(記者 李京澤)第十三屆世界和平論壇7月2日至4日在北京舉行。在一場以“亞太合作與安全”為主題的小組討論中,與會中外嘉賓指出,美國在亞太制造緊張局勢,已成為影響亞太地區和平與穩定的關鍵變量。
從在今年香格里拉對話會上大談所謂“印太戰略”,到要求亞洲盟友將國防開支提高至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美國近來針對亞太地區的動作引發國際社會普遍關注。對此,與會嘉賓認為,無論是“老調重彈”還是“花樣翻新”,大多數亞太地區國家對此并不“買賬”。
韓國延世大學名譽教授文正仁在小組討論中分析稱,美國持續兜售所謂“印太戰略”,實際上是一個封閉和排斥的戰略,有違歷史潮流。長久以來,亞太實現和平穩定、發展繁榮,依靠的是亞太自己的范式,而非其他。
國際關系學院院長胡繼平觀察指出,美國要求亞洲盟友將國防開支提高至GDP5%的目標缺乏現實基礎。而以增加軍費的方式追求絕對安全也并非正確之選,只會挑動軍備競賽,不利于亞洲安全穩定。
近年來,美國將北約作為推行所謂“印太戰略”的工具,不斷推動“北約亞太化”。對此,東盟和平與和解研究所執行主任普加說,北約維護自身已捉襟見肘,他不認為東盟歡迎“亞洲版北約”的構想。澳大利亞前外長鮑勃·卡爾更是直言,北約在亞太地區的實用性正在消失,“亞洲版北約”是沒有支持者的。
在小組討論中,中外嘉賓認為,美國主張并非亞太國家所需,地區國家堅持戰略自主,通過和平合作、交流對話才能實現亞太長治久安。
普加說,東盟的和平與穩定是通過本地區遵守親善友好原則實現的,在此過程中,東盟確保成員國發揮中心作用,以成員國感到舒適的速度推進合作。
普加認為,亞太國家需堅持戰略自主,建立戰略互信,提升有關機制的韌性。“我們必須將和平與地區的實際相結合,防范新的沖突和風險,建立新的安全機制。”他同時提醒,地區國家需保持外交和對話,和平的取得需要耐心。
胡繼平同樣認為,通過外交手段消弭矛盾,才是實現地區和平與穩定的正解。他同時強調,中日韓三國需加強合作,進一步鞏固相互信任,從而穩定東亞地區局勢,賦能亞太發展。
在文正仁看來,當前全球爆發的沖突中,很多都隱藏著“泛安全化”的困境和對絕對安全的追求。解決這些結構性問題,需要不同文化交融、不同文明交流。他認為,從長遠看,文明互鑒才是推動亞太地區乃至世界和平發展的持久動力。(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