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當天,韓聯社發布這樣一條消息稱:中方近期通過多個外交渠道詢問韓方,韓國總統李在明能否出席9月3日在北京舉行的勝利日閱兵活動。
消息發出后,引發了不少網友的關注,因為在2015年的9·3閱兵上,時任韓國總統樸槿惠歷史性地出現在天安門城樓上。
當時韓國方面就表示,樸槿惠的這次出訪,擴大了韓國的外交空間,同時也讓樸槿惠在民間的支持率上升不少。
如果沒有后面的薩德入韓事件,或許中韓兩國間的關系,將在樸槿惠時期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如今韓國政壇剛剛結束動蕩,新上任的李在明不僅面臨重振國內經濟的重擔,同時也需要妥善處理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起的“對等關稅”風波。
李在明此前就已經多次表示,在對華問題上,要采取務實的外交手段,如果他此次能出席9·3閱兵的話,對中韓關系來說,好處頗多。
然而,李在明在7月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時,在涉華問題上,他表示:將盡快改善中韓關系。
這個回答看似他表明了態度,但卻并沒有直接回答會不會出席中國舉辦的9·3閱兵。
從李在明的表態不難發現,他其實對于這件事態度比較為難,來與不來對李在明來說,都是一個難題。
為何猶豫不決?
從李在明新聞發布會上發表的內容來看,他雖然想搞好與中國的關系,但也沒法忽視美韓同盟,以及美日韓三方協作的基本論調。
尤其與美國的關系,李在明處理起來就顯得十分慎重。
他既不敢像尹錫悅一樣完全倒向美國,也不敢和中國走得太近,這就讓韓國在處理對外問題時,看起來有些搖擺不定。
就拿樸槿惠來說,2015年時,她頂著壓力來到北京出席9·3閱兵,此舉就引起了美國政府和日本政府的強烈不滿。
當時韓國媒體對此事的評價便是:小孩走出家門第一步。
韓媒認為,樸槿惠出席中國軍隊的閱兵式,能擴大韓國外交在東北亞地區的選擇,同時還有利于韓朝關系的發展。
然而,樸槿惠在面對美國的壓力時,不得不選擇妥協,2016年,出席中國閱兵式不到1年的時間,薩德事件讓中韓關系遭遇重大變故。
在朝韓問題上,韓國只能保持與美國相同的立場,在韓日關系上,也不得不屈服于美國的壓力。
在對華關系上,樸槿惠政府從不聽從美國的意見,強行加入亞投行,并出席中國舉辦的閱兵,這讓奧巴馬政府十分不爽。
最終樸槿惠為協調與美國的政府的關系,選擇在薩德問題上屈服于美國。
當時的奧巴馬政府提出的“亞太再平衡”戰略,目標直指中俄,雖然樸槿惠政府不愿與中俄交惡,但也不得不配合美國方面的行動。
除此以外,韓國內部保守派勢力龐大,為了緩解國內輿論壓力,樸槿惠只能選擇通過部署薩德來換取支持。
結果一番操作下來,樸槿惠幾頭不討好,落得個被彈劾下臺的下場。
如今雖然美國執政的是特朗普,他的對外政策與奧巴馬截然不同,但韓國在外交問題上,還是沒法做到擺脫美國政府的影響。
尤其是當下中美競爭十分激烈,韓國在有美軍駐扎,且在對朝鮮的安全問題上有求于美國,現實因素決定了又不允許李在明走左右搖擺的路線。
綜合來看,這也是韓國外交政策如此“擰巴”的根本原因,故而李在明在決定是否參加中國9·3閱兵時出現左右為難的情況。
李在明表態,將盡快改善中韓關系,這是出于重振韓國經濟的現實需求,如果他能像樸槿惠一樣,出席中國9·3閱兵的話,無疑是一個極佳的契機。
如今美國方面的態度不明,李在明來與不來還得取決于特朗普的表態,他更是在等一個機會。
李在明在等一個機會
從當前情況來看,特朗普有訪華的需求,而日媒此前就已經多次報道,特朗普政府正在籌備訪華團隊,但是具體時間還不清楚。
同時,還有這樣一條消息,日媒宣稱,中方正嘗試邀請特朗普出席9·3閱兵,這件事目前還沒有得到中方證實。
李在明等待的機會,正是特朗普是否訪華,而且特朗普訪華的時間,對李在明來說同樣很重要。
如果特朗普團隊在9月前訪華,并和中方改善關系的話,那么李在明就有充足的理由出席9·3閱兵,畢竟美國都已經和中國改善了關系,韓國跟隨美國的步伐,就不算是“忤逆”特朗普。
如果特朗普本人都出席9·3閱兵的話,那么李在明更是沒有任何壓力,他來肯定也是板上釘釘的事。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特朗普訪華的日期定在9月3日之后,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么李在明來華參加9·3閱兵的可能就非常低了。
韓國在被尹錫悅折騰一通后,其國內經濟這些年并不樂觀,對華貿易逆差逐年增加。
在尹錫悅任期,韓國跟隨美國對中國實施技術封鎖,限制關鍵領域的合作,讓韓國自己也損失慘重,這也是李在明迫切尋求改善對華關系的現實因素。
與此同時,中國在被封鎖的這幾年里,制造業不僅沒有被打壓下去,反倒是在一些關鍵領域實現突破。
其中智能手機、半導體和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原本是韓國經濟的主要增長點,如今也面臨與中國的競爭,這使得韓國出現未來“無貨可賣”的悲觀情緒。
再加上中國近些年來日益強大的軍事力量,讓李在明政府在對華問題上表現得更加謹慎。
如今,韓國自己也在特朗普“對等關稅”的名單里,和美國也需要進行貿易談判,所以如何處理好與中美的關系,對李在明來說將是巨大考驗。
結語
中韓兩國作為鄰居,如果能加強合作的話,好處絕對大于弊處,然而,在現實因素面前,李在明能選擇的路,其實并不算多。
修復中韓關系,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便今年李在明沒法出席9·3閱兵,但相信在他剩下的任期里,也會采取其他方式,加強與中國的溝通和聯系。
選擇合作,對韓國來說,就是選擇希望與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