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感慨,實體店主的無奈!
在一家中大型建材市場投資幾百萬做建材,今天40℃高溫,守了一天的店鋪,就這么點營業額,都不夠今天的空調費,頭疼!不知道該怎么辦?各位網咖們,網店生意如何??????
根據該網友提供的信息,這是一張微信收款截圖。當日收入顯示,收到10筆收款,合計2670元。
此帖一發,迅速引發網友關注和熱議。有網友評論,建筑市場不行了,考慮轉型了。你賣的跟我賣的差不多,都是水電,不過我是電(開關燈具)之類的,今天市場慘淡,明天會更慘,因為這行受地產影響很大。
有網友表示,建材行業已經是夕陽產業了,我五金店都一年比一年慘淡了,現在一天能500塊就偷著樂了!
- 當“建材不行了”“不賺錢”成為行業高頻詞,當前建材行業正處于深度調整期。
數據顯示,2020至2024年,全國領取失業金人數從515萬激增至1004萬,家居建材賣場閉店潮席卷全國——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縮減規模,成都集璞裝飾卷款跑路,“家裝第一股”東易日盛大規模閉店。
行業陷入“三低兩高”泥潭:低需求、低增長、低毛利,高成本、高要求。
受大環境影響是主因,當前建材行業正處于深度調整期,需求疲軟、競爭加劇、缺乏創新也是生意難做的原因之一。
房地產市場尚未完全回暖,購房者因價格波動和政策不確定性推遲裝修計劃,導致五金建材需求減少。
同時,目前的消費群體也發生了變化。網絡平臺信息讓消費者唾手可獲取行業底價、材料參數、避坑指南。
據統計,超80%的消費者在裝修前會通過網絡平臺搜集信息,其中70%以上會參考至少三個不同平臺內容。
消費者拿著A品牌的報價去壓B品牌,再拿B品牌的低價回頭砍A品牌,最終誰都沒利潤。 在建材采購過程中,大多消費者平均會對比3-5個品牌或商家價格,且85%以上消費者會因價格差異改變購買決策。即,相同條件下,幾乎是價低者得
非但如此,消費者這種既要低價,又要頂級服務,商家根本扛不住。說到底,這就是消費降級后帶來的層層影響,因為大家口袋沒什么錢了,才和你斤斤計較、百般聊賴。
總的來說,當前建材行業受房地產調整影響的核心矛盾在于:需求總量收縮與結構性升級并存。
五金建材行業的困境本質是“供需錯配”與“行業轉型陣痛”的疊加。長遠來看,建材行業應從“價格競爭”轉向“價值競爭”,唯有擁抱變革、差異化定位,才能在激烈的紅海市場中突圍。
我們再回到開篇這家門店,這就是當前線下門店的縮影。唯有創新營銷,多走出去挖掘客戶,才更有生存機會。坐店銷售模式,在當前形勢下估計難上加難。
對此,你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